下周“买买买”一族将迎接电商6·18大促销。不过,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正接触越来越多的“电商定制版”“线上专供款”“网络专供版”。对此,记者调查发现其中猫腻很多。而相关专家认为,“电商专供”产品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为互联网,但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电商定制版常用薄一些的发泡层降低成本。
近些年来,消费市场一大显著趋势就是,商品线上线下的价格差越拉越大。特别在家电、服装、鞋帽、箱包等品类上,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此,当然可以归结为许多大品牌所推行的“双产品线”策略。由“电商专供版”所引领的线上折价浪潮,长久以来成功营造了某种物美价廉的网购神话。许多精于比价的消费者自以为捡到大便宜,但事实上,这大概只是一种假象和错觉而已。电商定制版商品的猫腻之多,很可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媒体调查发现,相较于实体店售卖的线下版本,所谓“电商定制版”普遍存在着元件减配、原料降级、做工粗糙等情形。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价廉物美”,最终还是被证明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很长时间以来,电商的营销叙事总是在夸大着自身的颠覆性、特殊性和例外性,而对普适的价格规律缺乏应有的敬畏。而现实再次表明,价值决定价格、成本构成定价的基本常识,在电商时代一样是成立的。
电商定制版商品为何便宜?过去,平台和厂商对此的解释是,电商模式砍掉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渠道成本,使得终端零售价格也相应便宜了一大截。这套含糊模糊的表述,尽管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终究没有精准的量化数据作为支撑。换而言之,这番说辞,很可能只是有选择性地说出和夸大了“一部分原因”,而刻意忽略和掩饰了“另一部分原因”。而剩下的真相就是,降档、减配等一系列暗地里的手脚,乃是电商专供版商品低价的最大秘诀。
严格说来,电商定制版和线下售卖版,根本就是两个不同型号的产品。将低配劣质的产品,表述为是高配优质产品的“专供版”“定制版”,这着实有利用信息不对称玩文字游戏的嫌疑。这种将两种商品进行类比锚定的营销策略,一方面满足了公众“要买好的,买高级的”的心理实现感;另一方面则给公众提供了某种“便宜有好货”的套利后门……在这一精心摆下的网购“馅饼”面前,想必很少有人能不为所动。
相关部门也说了,偷工减料的“电商定制版”大多数还是符合国标的。可是种种说一套做一套、暗度陈仓的操作手法,还是多多少少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以满足民众消费升级为噱头,实际做的却是消费降级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专供版、定制版商品,还要打擦边球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