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成立仪式现场。(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4月12日讯"我们今年打算在东阳拍摄第一部现代剧,要在东阳城区选点拍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上门服务帮忙联系,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作为新入驻横店的影视企业,天健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沈航律表示,正是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让他们决定把企业主体办公场地全部搬来,落户东阳。
天健影视并非个案。去年,入驻横店的影视企业新增162家,工作室新增212家,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90亿元,同比增长20.35%。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建筑产业。去年,东阳市建筑业招商已完成工商注册企业新增加135家,完成建安产值2386亿元,同比增长7%,总量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县级市首位。
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为特色产业提供特色服务,东阳的两大支柱产业享受到了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产业发展持续壮大,不断由大向强。
建筑业:
整合资源,引导抱团发展
近年来,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融资体制的压力,让这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大考验。建筑业是东阳的支柱产业,不管是从经济形态,还是产业结构来看,建筑业都从根子里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适应新常态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变化,东阳通过组建建筑产业发展联盟和"店小二"服务中心等创新举措,大力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建筑产业竞争力。
产业要发展,培育新动力是关键。去年,东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建筑产业发展联盟。产业联盟成立后,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联盟例会,根据不同主题,将企业克服困难的经验、提升行业发展的举措在联盟内分享。目前,已有6家特级资质企业与13家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在企业管理、业务合作等方面实现以大带小、共同发展。同时,联盟筹备成立建材集中采购平台,促进建筑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厚植发展新动能,去年12月,东阳市成立了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将建筑行业注册登记、资质审批、社会统筹、证书认定等项目纳入"一站式"服务体系,该服务中心共有建管服务、财税服务、综合服务、司法服务、金融服务等五大窗口,为建筑企业提供47项服务,推进建筑企业回归和转型升级。"建筑企业或相关人员来这里享受的是'一站式'服务,其实就是'最多跑一次',我们要求每一个窗口人员要成为'跑堂员'和'跑章服务员'。"东阳市建筑业管理局局长葛德中说。
对于这个"店小二"服务中心,东阳中驰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飞剑最有发言权,中驰是东阳首家回归建筑企业。"过去办事像闯关,现在办事像点单。"陈飞剑说,通过这里的"一站式"服务,他们公司原本繁琐的公司股权收购重组进程,从3个月压缩到了1个多月。
优化体制机制,让建筑企业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据统计,一年多时间里,东阳市建筑业招商已完成工商注册企业新增加135家,洽谈中51家;已认定企业13家;劳务资质已核准的12家;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1家。
影视业:
机制发力,迎跨越式发展
近日,浙江东阳天沐影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打响了2017年东阳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第一枪,该企业也成为东阳第10家挂牌新三板的影视企业。这几年,东阳影视企业蜂拥进军资本市场,数量已达到30家,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东阳影视企业上市步伐为何如此之快?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黄阳明告诉记者,很多影视企业还没意识到自己可以走资本市场的道路,他们就主动上门送服务,助推有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
东阳横店的影视企业大多不是本地企业,而是"外来和尚",如何让他们肯在东阳投资,不是靠政府减税招商,而是靠实打实的服务。从2014年开始,实验区管委会全力争取包括影视剧备案立项、审查,版权登记受理、电视剧乙种制作许可证申请办理等权限下放,方便企业办理。"影视企业上市之前的尽职调查涉及20多个部门,在其他地方起码要两三个月,而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只要三天时间就搞定。"黄阳明说,这不仅简化了申办手续,而且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企业一起办理。据统计,2016年,实验区管委会共上门走访企业95(家)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143次。
融资难,是影视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去年10月,东阳出台《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补充意见》,其中就有"进一步扶持企业上市做大做强"的内容,鼓励实验区入区企业上市融资,并能拿到相应的财政奖励。在完善要素保障的同时,东阳还打造创新平台,为产业集聚"筑好巢"。去年底,东阳专门成立浙江横店影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一个以影视产权交易为核心的,集影视IP交易、投融资及风险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让企业"拿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不再是梦。
东阳如今已成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影视产业服务机制,形成了全国最为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最完善的影视产业链。今年,随着圆明新园、梦上海、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横店影视文化产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