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焦点 正文

1/4的浙商二代不愿接班 浙商传承如何才能不掉棒?

发布时间: 2016-11-24 09:10:5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阿春 张云山 莫利萍 陈婕 王燕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美邦服饰始人周成建,日前辞去其在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由其女儿胡佳佳接棒。阴冷微雪的冬天里,这把略显敏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接班话题,又热腾腾地推到老少浙商们的面前。

  三十而立的钱江晚报,一直与浙商共同成长,分外关注浙商们的快乐与哀愁。时光流逝,越来越多的浙商步入中老年。采访中,我们听过许多忧伤的故事。十几年前,一位浙商突发意外,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女儿火速上岗。几年前,萧山一位浙商突发心脏病离世,挺着大肚子的女儿含着泪接班,让人可怜而又无奈。而另一家浙企,因为掌门人突患重病,企业一下子便陷入困境……这只是些特例。许多浙商正在或已经顺利地交接班。比如沈爱琴与屠红燕,鲁冠球与鲁伟鼎,宗庆后与宗馥莉,等等。

  不过,随着新生代快速走向舞台中央,传承话题更让新老浙商们挥之不去、萦绕心头。多大年纪交棒才合适?是不是一定要从事同样的业务才算接班吗?出现分歧时该听谁的……在互联网和国际化时代,浙商面前的诱惑与选择远比十几二十年前复杂。

  传承,面对的不只是精神、战略和业务,有时候还是情绪和琐事。传承,如何是好,该如何更好?

  也许他们的故事、观点和得失,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开局。

  “一鸣”总经理朱立科:

  创一代放手是必然的

  谈到30岁的胡佳佳接班周成建,领航美邦服饰,同为温商的朱立科连说两个佩服。“创二代接班是必然的,周董才51岁,正值企业家的黄金年龄,敢于激流勇退,佩服!他女儿才30岁,年纪轻轻就敢于挑重担,佩服!”这位温州市一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高考四个志愿都填农大

  对于创二代接班的问题,14年前从父亲手里接过牛奶厂的朱立科很有发言权。

  “创二代不能只为接班而上班,要真心喜欢这家企业,愿为它付出所有。”朱立科1990年考大学,第一到第四志愿全是农业大学,都是冷门的畜牧专业,后来进了浙农大畜牧专业。

  1972年出生的朱立科,每年寒暑假都在养鸡场里度过,给鸡打疫苗、配饲料、喂鸡、打扫鸡粪。“我父亲朱春明是全国劳模,40多人的养鸡场,一年忙到头。”朱立科说,耳濡目染下,对农场产生了很深感情。

  大学毕业,朱立科跟父亲一起打理农场。“从养殖工、技术员到销售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几乎所有的工种我都干过。”他说,农场从养鸡转到养牛,他推销牛奶时,一次次被拒绝,把眼泪憋回去,继续敲下一家的门。

  正式把公司交给朱立科前,据说朱春明悄悄考察了他一番。牛奶都有保质期,新鲜牛奶一旦卖不出去,只有倒掉。为了解决鸡蛋遇热就凝固的难题,朱立科白天到牛场收奶、进车间做工人,晚上扎进实验室,终于攻克难题,新产品“一鸣蛋奶”一鸣惊人,迅速攻占大家的早餐桌。2002年,父亲退居二线,朱立科成了厂长。老朱对人说:“年轻人干得比我好,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巨资买设备,父亲说“放手干吧”

  朱立科说,他跟父亲的关系亦师亦友,企业碰到难题时咨询父亲,父亲给他分析利弊,最后主意还是自己拿。

  2002年接班时,一鸣奶吧年产值1000多万元,2012年其年利润有2000多万元,但朱立科隐隐感觉到瓶颈。他看中了一套进口自动化设备,要1.9亿元,犹豫地找到了父亲,老朱说了五个字:放心去干吧。这套设备投产后,乳制品奶香味更浓、口感更滑,而全自动化封闭生产,人工减了40%,产品损耗从1.8%降到1%左右,也更卫生。

  2013年一次MBA培训上,朱立科听教授讲传统企业要么拥抱信息化浪潮要么被淘汰,课后就找信息服务商,国产的报价2000万,IBM报价3000万元。“要用就用最好的,质量第一,不差几百万。”朱春明说。最后,一鸣选择了IBM的智慧信息化系统,打通了采购、生产、物流、销售间的信息流。

  做百年老店靠的是制度不是人

  2014年4月,朱立科从一鸣公司消失了,任何人都找不到他,两个半月后回到一鸣,结果企业运行得有条不紊。原来,这是朱立科的一次实验,公司团队和制度建设让它离开了谁都照样前行。

  “很多之前成功的企业,在创始人离开后,都走下坡路甚至倒掉,但有的欧美百年老店却延续了三四百年,它们靠的不是人,而是制度和企业文化。一个人走得快,一伙人走得远。”

  接班人的话题,一鸣内部几年前就讨论过。“一鸣下一任掌门人肯定来自公司内部,内部的人才懂得公司的价值,才有它的文化基因。”

  朱立科觉得,企业的生命一般会长于人的生命,企业家早晚会面临接班问题,只要接班人培养得好,早接班肯定比晚接班好。

  Q:理想的传承

  A:当我离开时,一鸣运行得比我在时还好,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万事利董事长屠红燕:

  做加法不易做减法更难

  到今年,万事利集团走过了41年的风风雨雨,从北京奥运会到G20杭州峰会,万事利的身影似乎很活跃。执掌“丝绸王国”的是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她接班已11个年头。

  屠红燕四岁时,母亲沈爱琴创办了笕桥绸厂。屠红燕从小就被当成男孩养,深圳大学管理学专业毕业后又去香港做进出口贸易,之后又被派送到日本的服装生产企业学习、工作。性格果敢大气、做事细致有度,她被母亲认为更适合做万事利新一代的掌门。

  2005年起,沈爱琴开始将万事利的签字权交给屠红燕,渐渐隐入幕后。屠红燕回到万事利后,选择从基层做起。每天7点钟就到单位,给师傅们倒茶、抹桌子,拖地板。在基层做了很多年,从业务员一路做到董事长。有一次她谈下来一个大单子,凌晨三点就跟着大货车押货,连续跑了几天,但一点都不觉得累。

  对于二代浙商,改革是接班过程的必经之路。很多企业家在创业中往往做加法,涉及多种产业,但当二代接班时,很可能要做的是减法。做加法不易,做减法更难。因为要面对既成的利益格局,更要舍弃一些曾经非常重要的东西,否则无法明确方向。万事利通过出售和转制方式“砍”掉了八家下属的纺织企业。这样的“减法”让这位年轻的接班人感受到来自老员工和家族成员的巨大压力。

  在推进改革时,屠红燕果敢而坚韧,但在具体做法上她又展示出柔性的一面。“千万不要把老员工、家族成员当累赘”。她直接让这些中高层“老臣”出任相关公司的大股东,给他们多达65%的股份。正是这种智慧和大度,让屠红燕顺利完成家族企业的传承。

  Q:传承的体验

  A:年轻人缺乏的是经历,很多事情不是告诉你答案你就能懂的,需要自己去感悟。

 [1] [2] 下一页
  
编辑: 郑忆昕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