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图说财经 正文

一些“网红”餐饮店后厨有多脏 业内披露“网红”店后厨卫生不达标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4-27 09:51:32 来源: 法治日报 作者: 记者 文丽娟 见习记者 孙天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看着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火锅午餐照片,安徽合肥居民张月突然觉得“不香了”。

  近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通告,一家“老字号”火锅餐饮店因餐具卫生问题被曝光——该店使用的筷子,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聚光灯照向“老字号”餐饮店后厨的瞬间,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碎时刻。张月发了一个呕吐的表情,没想到自己青睐的本土“老字号”餐饮品牌“阴沟里翻船”了。

  除了“老字号”外,一些“高性价比”的“网红”餐饮品牌在食品卫生安全不合格方面也纷纷“中招”。《法治日报》记者查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开通报的食品安全检查结果发现,自2019年以来,“网红”餐厅、新式茶饮连锁品牌成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高发地”——原料过期、食材掉地又回锅、生熟混放、餐具不消毒、后厨脏乱……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近年来陆续被曝光、处罚的食品安全案件可以看出,监管工作的焦点已经从食品上游生产加工的产业端,下沉到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消费端。而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必须“零容忍”,除了加大抽查、处罚力度外,还需鼓励社会监督,推进社会共治。

  奶茶快餐成重灾区

  后厨卫生问题频发

  北京海淀居民田甜曾在某“网红”奶茶店兼职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让她“再也不想喝奶茶了”。

  从用奶粉冲调乳品营造鲜牛奶假象,到用烂纸箱装一次性塑料杯和塑封贴,再到用发黑发软的水果制作饮品,这些行为在该奶茶店其他店员眼中早已司空见惯。有一次,田甜发现,有蝇虫从塑料杯上爬过后,店员不做清洁直接用这些杯子装奶茶。

  面对田甜的质疑,有店员回复她:“都这样处理,反正没人尝得出来。”

  持同样态度的还有一些快餐店的工作人员。在某知名连锁快餐店兼职时,田甜见过掉在地上后被捡起来直接归位的吸管、一整天不更换的油和沾着凝固油渣的炸锅……这些问题在该店负责人看来,“很正常”。

  有11年厨师工作经历的李想也发现过不少后厨卫生问题。在山西太原跟着师傅学习厨艺时,他注意到,一些厨师为了让菜品颜色更好看、味道更好、获得更高的点单率,会往菜品里加入色素、香精等添加剂。而饭店老板对这种情况普遍持放任态度,有的甚至还会从熟悉的调料商处主动采购这些添加剂。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对添加剂的管控愈发严格,李想发现后厨使用添加剂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另一种食品卫生问题却经年存在着。“有些饭店老板不舍得在设备上花钱,导致厨师、帮厨所需的毛巾、头套、口罩、抹布等不能按时定期发放,有些半年都不更换一次。这就导致后厨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很难保证,厨师服脏到泛油光,一块抹布反复用,用擦桌子的抹布擦盘子。”李想告诉记者。

  食材方面出问题更是常有的事。李想回忆,他在太原一家自助餐厅工作时,老板要求将当天客人未吃完的肉、菜等重新加工,第二天再上架。这种情况下,哪怕肉已经变质发酸,甚至表面已经变黏稠,厨师还是会通过葱姜腌制等方式将异味和异色遮盖住,当作新鲜食材再上架,宣称“当天现采现杀”。

  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有一天晚上,他在员工宿舍看到同住的面点师拿出一个不锈钢盆泡脚,次日上班时,该面点师又拿着泡过脚的不锈钢盆走进后厨,将盆放在和面台上,用这个盆照常和面,未进行任何消毒和清理。

  田甜和李想的经历在现实中并不鲜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超过20家知名餐饮企业被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涉及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其中连锁品牌超过10家。

  “后厨环境卫生不达标”“员工生产操作不符合标准”,在监管部门的调查通报中出现频率颇高,具体问题包括在洗菜池清洗拖把、食材储存摆放不合规、后厨地面积水且有老鼠等。

  相比后厨卫生,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或农药残留超标等,更是监管部门抽查检验关注的重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至少有4省市的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了18家以上大肠菌群超标的餐饮店。

  一店违规多地排查

  食安监管必须高压

  食品卫生安全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2019年10月,“网红”卡拉多糕点因肠炎沙门氏菌污染在江西南昌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导致39位患者住院。2020年9月,烘焙连锁品牌面包新语因沙门氏菌污染,造成四川成都一幼儿园多名幼儿及教师患病住院。

  正是因为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始终坚持“零容忍”。

  根据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故意实施违法、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除了对企业进行处罚外,还要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最高可处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所取得收入的10倍。

  以被曝光使用加工“鸡血”假冒“鲜鸭血”的山东济南某火锅店为例,该店问题产品来源于“黑作坊”。2021年4月24日,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封了加工假冒“鲜鸭血”的黑窝点,对20家违法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顶格处罚。两天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约谈了涉事门店总部,要求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排查整改。

  “一店违规,多地排查,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食品安全案件的重要特征。”一位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监管高压之下,为何“网红”餐饮店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仍然频发?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松散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关键原因。“现在‘网红’连锁店的扩张速度太快,缺乏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从老板到加盟店经营者及员工,如果缺乏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意识薄弱,就容易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小县城的餐饮店,招聘门槛低,店员素质参差不齐。”

  朱丹蓬认为,品牌总部和线下门店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模式,都不能交钱开店了事。可现实情况是,一些品牌交了几十万元费用就能开店,却疏于培训或监督。

  李想对此深有体会。从业11年、辗转于20多家餐饮店,他几乎没有在任职过的餐饮店接受过任何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所以很多后厨工作人员卫生意识薄弱,连必备的厨师帽、口罩、手套等,在外人看不到时也很少穿戴”。他也鲜有看到总部负责人对后厨卫生有过强制要求,“即使有相关要求,也多半停留在纸面上”。

  加快阳光厨房建设

  科学推动社会共治

  如何共防共治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近年来,多地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新模式,用透明玻璃展示后厨或在餐饮企业后厨安装摄像头,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实际上,早在2014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已部署开展明厨亮灶工作。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也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明厨亮灶。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84%的学校食堂已实现明厨亮灶,但不少普通餐饮服务单位尚未对此给予重视。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10家餐饮店发现,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建设已成为主流,但有个别餐饮店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查看后厨操作情况的视频界面设计粗糙、容易闪退,厨师工作场景不能完全呈现等。

  李想在工作中也发现,明厨亮灶于餐饮店而言,更像是一种营销,“提前处理食材,客人通过明档只能看到餐饮店‘想呈现’的”。他曾注意到,有后厨工作人员将添加剂直接放入油瓶,但客人在玻璃外或者视频中根本看不出来,“而且闭店后的卫生情况,客人也看不到,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

  受访专家指出,加快推动明厨亮灶落地、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是餐饮店未来应该着力的方向。消费者只有看得见食材加工、调制烹饪时,才能吃得更安心。

  “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应该科学地进行社会共治。”朱丹蓬说,除了加大抽查、处罚力度外,还应该鼓励社会监督,构建社会公众参与、市场主体自律、市场监管执法相互协调配合的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他同时提出,公众在进行监督时应该明确,哪些问题是真正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如果出现食源性疾病,比如细菌或病毒污染食材等,就应该倒查源头,加大打击力度。(文中张月、田甜、李想均为化名)(记者 文丽娟 见习记者 孙天骄)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