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浙商“人工智能”报告出炉 聪明的钱投给聪明“人”

发布时间: 2017-06-07 10:06:3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白丽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人工智能的浪潮都已扑面袭来。

  人工智能,这个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的概念,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6月8日至9日,在杭州举办的第14届浙商(投融资)大会暨2017浙商人工智能峰会上,与会浙商将进一步与人工智能相会,国内外大咖将在峰会上传授布局之道。

  最让人期待的还有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和《浙商》杂志联合出品的《2017浙商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以下称《报告》)。据悉,这是首份浙商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发展报告。该报告从人工智能发展概况、技术运用和行业聚焦方面,全景式地描绘出浙商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将为正在其中或准备进入的浙商企业提供参考。

  记者提前获得了这份《报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要如何抓住这一风口?有什么样的路径?……《报告》试图一一揭开这些疑团。

  人工智能发展

  驶入快车道

  打开支付宝,阿里机器人可以进行人脸识别;打开手机,语音识别可以为我们解答问题;打开讯飞输入法,可以实现高精度语音转化为文字输入;打开百度,可以为我们推荐最需要的搜索方案……

  不管是日常手机应用里的某个功能,还是大型企业里复杂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背后折射出的,其实都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报告》引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以43.3%的增长率达到了100.6亿元,预计2017年增长率将提高至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

  《报告》分析认为,这轮人工智能浪潮的发展关键得益于大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在过去5至10年间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处于爆发期,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29023项。此外,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数据也显示,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中国在过去三四年已超过美国。

  针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的现状,《报告》分析认为,虽然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基础设施正处于进步期,但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且随着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

  在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方面,《报告》援引多家分析机构的数字评估认为,目前全球近千家人工智能公司已覆盖到62个国家的语音识别、手势控制、虚拟私人助手、语音翻译和智能机器人等十余个产业,国内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也早已破百,所以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科技巨头和风投机构都在布局人工智能这条产业链,以寻求占得人工智能市场一席之地。

  浙商细分切入

  提前布局中

  技术浪潮翻滚,人工智能在和更强大的计算资源以及不断扩增的数据结合下,正与越来越多的行业发生联系。人工智能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正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在浙江,众多的领军企业已经提前布局。安防出身的海康威视,通过多年视频数据积累,快速切入人工智能,传化集团以智慧物流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动力,吉利不断深入智能驾驶领域,确立了以智能化为方向的技术发展道路,饮料大王娃哈哈集团也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一脚跨入机器人产业……

  《报告》特别结合浙商企业的发展案例,对浙商产业发展路径做了分析。由于不同的企业在具体的切入人工智能产业有所区别,《报告》将浙商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了两类:

  一是供给创造需求。这种路径主要基于基础设施层的迅速进步,技术支撑实现更多拓展,结合应用场景,解决各行业的痛点。其中以云计算平台代表企业阿里巴巴为例,通过开放云计算平台,阿里云的用户获得了人工智能服务的能力,阿里巴巴也继续占据入口这一有利位置,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阿里云ET正是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目前ET具备了在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并朝着大数据AI的方向发展。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ET电商大脑、ET城市大脑已经在部分行业实际运行了一两年时间,很多应用效果也逐渐显现。

  二是需求驱动供给。这种应用的需求推动对技术支撑的开发,使得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由于在不同的行业上,人工智能的场景也不尽相同,《报告》中专门列举了“AI+制造”、“AI+金融”、“AI+医疗”、“AI+安防”、“AI+物流”、“AI+交通”等几种比较典型的结合模式来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报告认为,由于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变革的基础力量,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已是未来趋势。此外,安防、金融、医疗、汽车、教育、信息安全、零售等行业电子化程度较高、数据较集中且数据质量较高,因此在这些行业将会率先涌现大量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在《报告》看来,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的发展还在起飞期,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和智能机器人三大领域将有望带来技术腾飞,建议浙商重点布局;或者通过收购初创技术企业,加速人工智能布局,逐渐形成技术优势,技术层的进步人工智能进入发展的上升通道,应用层投资机会和投入回报率也随之高企。

  政策引导行业

  迎来机遇期

  人工智能的发展,光靠技术创新还不够,需要搭建起支撑整个产业结构的“四梁八柱”,在中国,人工智能已得到政策的坚定支持。

  《报告》中提到,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人工智能”一词就已在国家各类文件中频频“亮相”:2015年7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同年5月,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出台《“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人工智能纳入“互联网+”建设专项;在去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也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对象,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达到40余家。在浙江,“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作为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计划今年新增10万企业上云,建设“云上浙江”,打造“数据强省”,旨在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力量,让浙江制造再上一个台阶。

  《报告》分析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连番出台,表明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景高度看好。我国也将逐步夯实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使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做到局部领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合集,“人工智能+”作为新经济业态已经开始萌芽,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拥抱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助力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报告》指出,目前较为成熟的感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内容识别)的应用开发所形成的“人工智能+”将引领产业变革,成为推动社会飞跃发展的新动力。在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业、农业、教育、金融、交通、医疗、娱乐、公共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在新兴产业,人工智能还可以带动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VR、无人机等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导入期的公司飞跃式发展。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还处于应用场景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预计5至10年能陆续成熟。综合来看,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撑将成为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