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外媒的消息,再度引发“人工智能未来会让谁失业”的热议。
情况是这样的——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导致13年后日本工作岗位数量减少240万个。
这一迹象已经开始显现,据媒体报道称,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公司本月正式启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负责保险理算业务,而公司的34名理算员将在3个月后正式下岗。
多位人工智能的从业者不否认这一趋势的存在。他们也指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往往也符合一些特质,比如那些依靠大量人工重复的工作,再比如那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种。
“‘人工智能取代工人’这一趋势,在近几年来还会继续。”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说,面对这一现象,求职者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有岗位被取代,也会有新的就业机会诞生,最直观的就是,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就会带来很多机遇。
哪些岗位未来或遇“人工智能”这一对手?
需要大量人工重复的工种难幸免
其实早在人工智能被关注之前,不少人就注意到了“机器换人”,但当时,人们往往将这些新技术运用于一些人所到达不了或者非常危险的场景。
而现阶段,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开始担忧:这一新技术,未来说不定会抢人的“饭碗”。
“这一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广州灵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胜谈到,但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全行业,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需要依靠大量人工重复的行业。
张胜举了几个例子:迎宾、客服、接待等,这些岗位可能会是最早遇见“竞争”的那一批。
国自机器人董事长施一明也赞成这一观点,“除此之外,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施一明就遇到过这类企业,由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企业难招一线员工,于是企业期待能够依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人解放出来。
除了替代,施一明还用到了“优化”这个词,在他看来,一些岗位会被人工智能部分替代,“比如说家政,那些清洁、打扫的行为,会被取代,但关怀护理、情感交流等,还是需要人来更好地完成。这类岗位依旧会存在,但职能会得到优化。”
创意类岗位“难以复制”
人力资源专家呼吁不妨趁此提升自身竞争力
竞争之下,自然也有一些工作岗位无法被人工智能复制替代。
“涉及创意、创新的岗位,将更有竞争力。”张胜说,毕竟在短期内,大多人工智能还只能做到辅助人的思考。
人力资源专家、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同也这样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取代工人”这一趋势,在近年来还会继续,且取代的内容会越来越具有技术含量,但是那些有个性的、非程序化的岗位,将不可复制,比方说艺术家。
“所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求职者更应在此阶段,提高个人竞争力,因为未来,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的竞争。”郎越时说。
国自机器人董事长施一明也这样认为:“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是当务之急,面对科技的发展,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姿态,而不是一味地恐慌。”
“其实,任何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都会产生‘替代’,都可能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张胜说,但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替代人,可以带来成本的下降,人们可以用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最终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人工智能也将催生不少新机会
业内人士看好未来产业链本身的就业机遇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可能影响一些岗位的就业,但在不少行业内人士看来,也将有更多新机会诞生。
“产业本身就有很有就业机遇。”郎越时说,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也会有一大批人投身这个行业。
张胜也这样认为,“更具体地来说,我很看好未来机器人维修行业。”张胜表示,“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发展,机器人越来越普及,其维修行业也将变得有商机可寻。”
他说,现在不少高度达80cm以上、重量达数十公斤的机器人在维修上遇到不少压力,特别是物流成本很高,就近维修被迫切需要。这就和很多年前电脑行业发展一样,当电脑的使用被普及后,其维修点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电脑的现在极有可能就是机器人的未来。
“新行业意味着新机遇,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机会,一些人可能遭遇淘汰,但仍然会有很多人在这一改变中找到机会。”张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