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宁波服装产业已处于“不上则下”“不温不火”的转型关键期。正当人们为此而焦虑时,昨天,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爱邦智能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国内首款心电监测智能服饰,却给业界注入一支兴奋剂。这款运动背心,穿上它就能24小时监测自己的心率……
宁波服装产业路在何方?在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会最近主办的宁波纺织服装产业2016~2025核心竞争力研讨会上,业内人士献计———“创新、智能、时尚”。
宁波装从讲究GDP到GNP
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会的一名研究人员称,前五年至十年拉动宁波GDP的格局是“一件衣、一支笔、一桶油”(服装产业、文具产业和石油化工产业),而今年拉动宁波GDP最快的则是“一桶油、一辆车、一支烟”(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烟厂)。宁波服装业在整个宁波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在下降。
宁波纺织服装从业人员高峰的时候40万人,现在只有23.4万人。以往服装销售比例内销是40%,外销60%;去年内销60%,外销40%。宁波服装产业过去讲究GDP,现在讲究GNP(宁波人在全球开办服装纺织企业的产值总额)。
智能服装,科技先行
业内专家建议:智能服装,科技先行。首先是面料。青岛大学已经研究出了海藻纤维,代替传统的棉花纤维、麻纤维。宁波海洋资源也丰富,海藻纤维可以跟进。又如,雅戈尔集团在西双版纳种植了大量汉麻,并已研究出汉麻纤维,这种纤维非常生态、环保,具有防辐射、防细菌感染的功能。东海里面的臭鱼、臭虾,可以做甲壳素纤维、大豆纤维、蛋白质纤维,还有变色纤维,温度变化了衣服颜色就会变,仿身皮肤纤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还要注重生态保健服装。从功能性看,现在服装提出可穿戴的智慧医疗。老年人穿上有很多感应器后,如果摔倒了,信息可以自动传到社区医院和家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爱邦智能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智能服,核心功能是拥有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为实施及时有效的医疗措施提供依据,降低突发危险。只要打开蓝牙,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穿戴者的心电图,有心跳、频率等数据。同时可以通过APP实现多部手机共享数据监护,方便子女通过现代科技关注父母心血管健康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其次,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购买体验。一方面传统门店向集体验、定制、销售和品牌文化传播于一体转型;另一方面网络店铺也引入高科技服务手段。针对追求个性化服饰的年轻人推出“智能裁缝”网络平台。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虚拟试衣系统生成个人三维形象,选择服装面料、色彩、图案、款式等元素,根据虚拟展示的服饰穿着效果调整完善设计细节,定制好的服装会在72小时内送达。提供更真实、更快捷的售前、售后服务。消费者口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留下的累积购买数量、客户评价、网络晒单等成为产品能否热销的重要性因素。
工匠精神,重在专注
成功靠专注,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跨界思维,需要科学家的研发精神。专家建议,应认真梳理“互联网+服装”带来的产业集群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新路径,完善前瞻性产业规划,以市场化手段不断激励关联企业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网络化、集聚化创新。
比如,加强原辅料配置从线下向线上转型,并与金融、仓储、物流等环节深度融合。供需匹配从线下向线上转型,小订单可以找大企业,平台运营商对订单的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供应链整体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转型,“一站式”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出现。现在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申洲全是做加工的,谁说加工不赚钱、谁说加工不能领先、谁说加工不懂平台,现在很多设计师、很多面料商都抱着申洲的大腿,要在加工企业里面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