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游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运营,正常需要3至5年,但在湖州吴兴区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1年半。吴兴区妙西知了国际帐篷露营地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不过2个月;省级度假区平台吴兴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从申报到批复,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从天而降”。
作为旅游资源相对薄弱的吴兴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旅游产业从“一无所有”到“万物生长”,正在上演着从突破到突围的转变。
按照一年“突破”、两年“见效”、五年“成型”的目标定位,吴兴区旅游产业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点,通过深度唤醒内在的生态文化资源的方式,以“吴兴速度”打通一条突围之路。
深度唤醒绿水青山吴兴旅游从“渐悟”到“顿悟”
两年前,周边县区旅游发展态势已经如火如荼,彼时吴兴区旅游产业仍处于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
2014年10月,吴兴区四套班子领导读书会上,首次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主要议题进行专题讨论。随后,区委区政府将休闲旅游产业纳入重点打造的四大百亿产业。从此,如何唤醒吴兴区的绿水青山,成为了吴兴区从上而下的共识。
区交通旅游局局长莫根方的老家就在湖城西南山区,他说,“深度唤醒绿水青山”的做法,让吴兴区旅游产业从过去的“渐悟”变成了现在的“顿悟”。
所谓的深度唤醒有两个概念:一是在旅游项目引进上力求与本地资源深度融合,让旅游项目有生命力;二是深度发挥项目集群效应,通过旅游项目的集聚,来形成旅游资源的热点共享。
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妙西镇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让11个旅游项目落地,吸引旅游产业投资达130多亿元,这正是在“小隐于野”的理念触发下,使得当地生态资源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的结果。
此外,在妙新线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串联作用下,妙西镇旅游资源热点共享已经形成。目前西塞山前度假木屋、玲珑湾等项目运行状态良好,知了国际帐篷露营地、原乡小镇项目也正在快速推进,而这正是得益于当地被深度唤醒的绿水青山。
2015年以来,吴兴区已累计引进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211.8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3个、省服务业重点项目3个,省坡地村镇项目试点6个。至今年7月,已开工项目达到了11个。
产品思维下旅游项目实现产品化运作
以“原乡丝韵·水墨吴兴”为引领,在“一心四区”的格局之下,近两年来,吴兴区围绕中心城区旅游服务集散中心,西塞山乡村休闲片区、南郊养生度假片区、滨湖溇港-古村落水漾生态旅游片区、钱山漾-西山漾丝绸文化体验片区等四区为承载平台,以让“乡愁”落地为规划,先行引领旅游产业大格局。
目前,吴兴区已经打造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吴兴西塞山省级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1个(菰城景区)、3A级景区2个(移沿山景区、金盖山景区),国家公园2个(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梁希国家森林公园),省级特色小镇2个(丝绸小镇、美妆小镇),旅游产业呈现出“万物生长”的澎湃生机。
对此,吴兴区副区长汪胜富介绍,旅游产业“吴兴速度”,是当地政府运用产品思维推进旅游项目,依靠制度推进速度。
据介绍,吴兴区作为坡地村镇的试点单位,2015年有3个项目列入首批省试点,今年又有3个项目也已纳入试点范围。这一政策的充分使用,可以解决的是旅游项目开发背后的用地瓶颈问题。
但真正解开这个瓶颈的并非是充分利用政策红利那么简单,而是当地政府按照产品思维的理念将旅游项目当做用户需求,把组织保障和制度配套以产品输出的形式来满足项目落地的需求。
目前,吴兴区已经连续两年把旅游服务业行动列入区委区政府八大行动之一,成立专项推进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分别担任正副指挥长,按照产品思维的组织构架要求,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担任“产品经理”,实行区、镇、村、职能部门立体推进机制。并出台旅游发展政策意见,制定四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进行差异化考核评价。
考核制度驱动干部行动速度,审批制度创新则将旅游项目的推进实现了产品化运作。
从2015年初开始,吴兴区制定了整套的“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前置”的创新机制。将旅游项目从落地到运营所需的发改、住建、水利、农林、环保、公安、市场监管、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审批制度进行创新,形成独立的预审复核制,让行政审批制度像标准化零件一样,可以通过产品化的组装方式,来切实推进旅游项目的进度。
在这一制度之下,妙西镇可以实现以40个不到的工作人员,直接运营10多个旅游项目的推进和对接,吴兴干部的“五不”精神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现。
今年5月,位于妙西镇内的西塞山前木屋度假村已经成功试营业。项目从签约到试运行各种制度的保障,都有一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也正因此,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让项目从图纸变成了产品。
产品性、最多性和最大性,作为产品思维中的三个主要特征,考核制度的引导和审批制度的创新,满足的是产品思维中的独立的产品需求、最大的共性需求。而产品思维中的功能最多性上,吴兴区近年来加快推进矿山、温室龟鳖养殖、砂洗印染三大行业整治,打出了“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方面的一系列组合拳,以广义环境治理理念,来实现旅游项目招商和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多种需求。
据介绍,吴兴区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1至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菰城景区、南郊风景区)、10个左右的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和3个特色小镇(丝绸小镇、美妆小镇、原乡小镇)。力争到2020年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32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36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接待入境旅游者34万人次,年均增长25%以上。
做好三个外延让旅游业“吴兴速度”成为常态
如何让吴兴区旅游产业的“吴兴速度”成为常态,让这种突破变成乡村休闲旅游的新突围?吴兴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江认为,这需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做好“大南郊”、“大文化”和“大品牌”这三个内容的外延。
陈江说,在吴兴未来旅游新发展的拼图中,“大南郊”将再进一步放大以妙西为中心,以乡村休闲游为主要产品的慢生活区辐射范围,并考虑将周边乡镇形成一个组团,通过二次开发妙西现有的旅游资源,来再次深度唤醒“大南郊”的旅游和生态资源,让现有的资源热点共享,最终升级为区域覆盖。“大文化”的打造,将更加丰富吴兴区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在这个“大文化”的概念中,将深度开发“世界丝绸之源”品牌中的文化旅游内核,并以丝绸小镇为承载平台,打造相应的旅游产品。
未来,吴兴区将依托江南水乡、溇港生态、丝绸之源、禅茶文化等特色,打造集乡村休闲、生态旅游、滨湖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长三角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让吴兴区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共鸣。
而在以“大南郊”为点的支撑,以“大文化”为线的串联背景下,打造以西塞山为核心的“大品牌”,为湖州旅游提供品牌共享资源。陈江说,“‘大南郊’、‘大文化’和‘大品牌’犹如点线面的连接,力争为我市未来实现全域旅游提供更多的支撑。 ”
据了解,吴兴区已经在区域内加快妙西至稍康等8条重点通景公路的建设,确保2016年完成3条,2017年全部建成,为旅游项目落地、运营提供保障。同时,加快相关集镇的改造进度,并对306省道两侧环境整治和妙新线改造提升,不断优化周边环境,为吴兴旅游的“赶超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