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正在去产能过程中,浙江制造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是不是跟许多人说的那样日子难过?
这是很多浙江人都关心的问题。
8月13日,浙江经纬产业经济研究院(浙江制造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经贸实践》杂志社和省经营管理研究会联合发布了《2011~2015浙江制造上市公司价值排行榜》。通过对过去5年251家浙江制造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浙江制造并没有走下坡路,而是基本面良好,并已成为引领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第一梯队”。
浙江制造上市公司
业绩好于非制造上市公司
2015年,浙江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5月底共304家)实现营业收入11388.93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695.15亿元,同比下降5.73%;总体利润率为6.1%,同比下降4.8%。
但同期,251家浙江制造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62.92亿元,同比增长6.88%;净利505.28亿元,同比增长9.65%;总体利润率7.15%,比2014年的6.97%还略有上升。这说明,浙江制造上市公司依然保持着持续稳健的增长态势,反倒是非制造业上市公司拖了后腿。
过去几年,浙江制造上市公司收入前30强的总收入占浙江制造上市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一直都在增长,2011年为47.6%,2014年达到50%,但去年这一占比降至46.4%。其中,一些传统巨头如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浙江龙盛、海正药业、雅戈尔等企业去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去年营收前30强中,有14家利润出现负增长。
以桐昆股份为例,虽然营业收入下降不多,但利润已从2011年的11.5亿元跌至去年的1.15亿元。可以预测,一部分制造业传统巨头正面临“L”型发展之路。
但与此同时,一些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苏泊尔、万丰奥威、老板电器等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以海康威视为例,2011年公司营收52.3亿元,去年达到253亿,在浙江制造上市公司的排名从第19上升到第2;2011年净利14.8亿,去年达58.7亿,排名从第4升至第1。
6个系列22张榜单
哪些浙江制造值得投资
此次榜单通过对过去5年浙江制造上市公司收入、利润、税收、分红、利润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率等指标的数据分析,共分6个系列22个子榜单,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浙江制造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如收入增长“奔牛榜”上,金龙机电、星星科技、同花顺居前三位,过去5年增幅均超过5倍;净利增长“奔牛榜”上,同花顺、联创电子、金龙机电居前三位,增幅达到7倍左右或以上;海越股份、亿帆鑫富、同花顺的税收增幅居前三位,增幅达到16倍或以上。
总收入“壮牛榜”
荣盛石化1377亿元
桐昆股份1075亿元
华东医药830亿元
利润总额“壮牛榜”
海康威视172.3亿元
雅戈尔122.5亿元
浙江龙盛80.61亿元
税收总额“壮牛榜”
雅戈尔83.4亿元
海康威视27.15亿元
森马服饰22.35亿元
分红“奶牛榜”
海康威视64.83亿元
雅戈尔62.77亿元
正泰电器44.64亿元
以上统计为2011~2015年历年数据
浙江省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国平认为,浙江制造上市公司大多专注主业,并利用资本市场把主业做大做强。“浙江制造上市公司价值榜的推出,对引导股市树立价值投资理念,鼓励上市公司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浙江板块成为中国股市价值创造的区域样本有重要意义。”
浙江经纬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孙裕认为,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三类浙江制造上市公司值得关注:一类是像海康威视、联络互动、三力士、南都电源这样的创新引领者;一类是万丰奥威、双林股份、老板电器、京新药业、浙江鼎力、杭电股份等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领头羊”;还有一类如星星科技、亿晶光电、华友钴业、天通股份等虽然一度业绩不振,但通过基因改良,如今他们的业绩正在迅速向好。
“我们推出浙江制造上市公司价值榜,主要不是研究股价的涨跌,而是企业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浙江真正创造价值的优秀企业挖掘出来,把他们的经验总结、提炼和推广开来,为浙江制造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提升浙江制造的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孙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