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焦点 正文

培育多维升级样本 浙江制造要走高精尖的路子

发布时间: 2016-07-27 08:59:03 来源: 浙江在线-浙商网 作者: 黄云灵 黄玉环 见习记者 南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明确了浙江制造业的提升目标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26日消息(记者黄云灵黄玉环见习记者南希) “会飞的船”“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轮船,海陆空‘任我行’”“可巡航整个南海”……三天前,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即AG600)在珠海总装下线,其中九个舱门是由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小作坊,到如今的高端制造工厂,浙江制造在生产方式上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产品也从低端走向高精尖。

  不过,竞争还在继续。国际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成为国际制造业新的转移目的地,不断“分食”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制造核心技术的重新重视,也对中国制造提质发展带来不小压力。回顾国内经济发展,浙江也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这样的情况下,浙江怎么办?”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浙江需要通过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向着制造强省的目标更进一步。

  对此,浙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下称“《纲要》”),明确了未来10年浙江制造强省的路线图。从《纲要》里,大致可以窥见未来浙江制造业的蓝图:通过智造、协同多维升级,多造几个“阿里巴巴”。

   智造价值夯实制造强省基础

  

  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一景

  近日,历时近一年打造的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以下简称“杭州智能工厂”)第一块光伏组件板下线,标志着代表国内当前光伏行业最高制造水平的组件智能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走进正泰位于滨江高新区的杭州智能工厂,4700平米的厂房内引进以及自主集成了全套国产化自动光伏生产设备,在组装制程中集成使用大量重载机器人,车间作业人员精简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同时实现产能230兆瓦……

  据正泰新能源晶硅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韩玮智介绍,杭州智能工厂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以及自动化集成与生产线集成。在强大的硬件支撑和精密的软件集成下,从备料开始,经过自动上玻璃、激光刻码、自动摆串、自动包装等27道工序,最终完成入库,整个过程实现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高效对话。

  “这是浙江制造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新阶段。”韩玮智说。

  

  在报喜鸟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的平板显示器上会显现顾客定制的信息从而实现个性化加工(资料图)

  同样,在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座耗资千万打造的“未来工厂”。在这个工厂里,每件服装都有一个芯片,顾客可以用微信定制自己的服装,定制需求通过这个芯片传送至每位工人的数字设备中,让定制生产像流水线生产一样精准、快捷,同时实现企业生产、核算、监控全线智能化。而生产线智能化只是报喜鸟转型升级迈出的第一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物流、企业管理的互联网智能化及服务互联网化,未来都将在这个工厂里实现。

  正泰的“智能工厂”与报喜鸟的“未来工厂”便是浙江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一个缩影。

  以“四换三名”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程,正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了实现浙江制造业结构从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之一。在《纲要》规划中,浙江将通过深入推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完成这一升级。

  在此之前,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底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2013年10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浙江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5年10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3个月后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所有这些“智造”,都为浙江打造“制造强省”夯实了基础。

  实际上,智能制造不单单体现在生产方式上,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是智能智造的体现方式。

  有这么一种驼毛袜子,在边疆零下50度的极端天气里,仍能保持人体热量不流失。同时,它带有按摩功能,能够有效防止下肢静脉曲张。一双这样的袜子价值四五千元,比得上一卡车的普通袜。然而,在传统纺织业制造大省浙江,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得出如此高附加值的“智能袜”。

  “除了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我省的制造强省之路也离不开培育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兰建平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浙江制造的发展。

  对此,《纲要》里明确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等作为提高我省未来十年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制造业增长动力逐渐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塑造浙江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

   协同集聚向智慧产业集群转型

  除了智能生产方式与智能产品,浙江还将在“协同”上发力,通过产业集群,浓墨重彩地描绘块状经济的多维升级。

  

  诸暨“大唐袜业”实行机器换人后的生产车间(资料图)

  “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在绍兴诸暨,这个以朝代命名的小镇,如今紧紧和“袜子”联系在一起。目前,大唐袜业已经形成了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7个乡镇、吸纳从业人员近20万人的一大产业集群。在2014年,以大唐镇为核心产区,诸暨市共生产袜子258亿双,产量占全国的70%,世界的30%,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袜都”。

  像诸暨大唐袜业这样的产业集群在浙江还有很多。按照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导向、集聚水平较高、示范性较好、产业层次和技术附加值较高、适当兼顾地区平衡等标准,浙江省政府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批共42个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纲要》决定,将大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推进块状经济向智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专业化协作配套。同时,优化制造业发展空间格局,布局建设一批战略平台。

  山南基金小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海创园、未来科技城……《纲要》中,这些如今也许平凡无奇的字眼,在未来都将变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业创新高地。

  此外,《纲要》还提出另外两项主要任务: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意味着未来十年,以高工业能效水平、工业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等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制造;服务企业研发设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浙江的发展将会迈上新台阶。

   浙江制造要走向“高大上”“精而美”

  这一次,浙江要创造领导者,顶天立地的领导者。

  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看来,《纲要》为浙江这个传统制造强省指出了一条“高大上”、“精而美”的路。

  2015年,浙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93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人均GDP为776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466美元),增长7.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7.7%。

  然而,在斐然的成绩背后,是“浙江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浙江省前10位品牌企业的品牌价值之和为1330亿元左右,不足可口可乐公司的三分之一,且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制造业世界品牌100强。不只是品牌,浙江制造在外观设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差距。

  “《纲要》的提出,解决的是由大变强的核心问题,解决的是我们浙江省这种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题的省份,能否产生FACEBOOK、美国通用电气的问题。”

  兰建平还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努力了六年,为了一颗螺丝钉。

  

  2015年1月14日,西子航空承担的蛟龙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投水舱门和后顶部舱门全面完成研制任务
(浙江日报记者吴元峰董旭明摄)

  2010年,王水福成立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进军航空领域,他称这是自己的“二次创业”。为了生产在飞机上用的螺丝钉,西子航空投入4亿的资金研发,历经6年,让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耐得了高温,抵得了严寒。

  王水福说:“我们也很清醒,对航空板块我们准备拿出十年的功夫。‘温火炖老鸭’,慢不得,也急不来。我总结了两句话:过程越做越痛苦,方向越做越清晰。”

  王水福曾十分认真地告诉媒体记者,西子航空已经做好了专心研发产品,十年不赚钱的打算。

  在西子航空的官网上,无论鼠标切换到哪一个页面,顶部“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航空零部件供应商”的目标一直显现。

  “以前衡量一个企业是看利润,你赚了多少钱;现在倒过来,企业赚不赚钱是第二位,值不值钱才是第一位。我这个东西现在不赚钱,但明天我照样站在世界经济的中央,因为我有真本事。”对于《纲要》所鼓励的“高精尖”企业,兰建平如此评论道。

  聚焦高大上、精而美,找标杆,树典型,这是这次《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所要做的。兰建平总结道:“这是顶天立地的目标,而不是铺天盖地的计划。《纲要》要解决的不是一般生产加工的问题,不是工业与生产、车间的关系,而是如何打造行业领军的问题。小,也可以很美。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可以出一个‘阿里巴巴’。”

  “试想一下,如果浙江没有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如果浦江水晶孕育出比肩施华洛世奇的企业,万向集团能与通用电气一较高下,西子联合与奥的斯伯仲不分……一俊遮百丑,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做精做优,助力‘高大上、精而美’,由‘大’到‘强’,这是《纲要》的未来宏图。”

  为了卓有成效地推动浙江制造,《纲要》选择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设备、时尚轻纺业等11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突破发展这些优势和战略型制造产业,创造11个产业的“高精尖”。也许在十年后的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阿里巴巴”在重点发展领域里崛起,西子湖畔成为新能源、高端船舶、通信网络等产业的又一高地,浙江制造引凤筑巢,以雄雄之姿站在吴越之巅,再筑灯塔。

  
编辑: 龚书弘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