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万元就能以认购优先股的形式,参与Uber全球的F轮融资,等它上市后就能套现走人。日前,上海一家财富管理公司推出的有限合伙项目在投资圈内流传开来。
它的诱惑力在于,国内普通散户也能投资Uber这个全球最热门的创业团队,而且拿到的是优先股,按照目前市场对Uber的追捧,上市后其估值再往上跳一跳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就在Uber全球投资计划引起投资人注意的同时,深圳一家公司推出了Uber中国的投资项目,同样是参与新一轮融资,最终会通过在上海或者香港上市的方式退出。
按照常理,像Uber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进行融资,很少直接面对散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机构兜售与Uber无关
上海这家公司给出的项目计划书显示,Uber全球创立于2010年,最新估值达到500亿美元,本次F轮融资目标是10亿美元,其中的近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将在中国市场完成,目前“民生加银”认购了75%,剩下25%由“瑞元资本”认购。
投资者可参与认购的就是瑞元资本手中的部分额度,总价值5000万元。按照协议的约定,等Uber上市后,将本次认购的优先股转换为投资标的A级普通股,锁定期结束之后,在二级市场减持退出。
通过一位投资者,记者联系到了上海这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刘先生。他表示,这个项目是公司高管争取来的,一经发出就受到市场追捧,公司不得不把门槛提高到300万元,即便如此还是在五天之内完成募集,“主要是上海的高净值投资者,现在要买只能看看有没有人退出了。”
虽然所涉资金不多,但这一资管计划还是在投资圈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甚至猜测,Uber是不是遇到了融资难题,不得不向普通投资者敞开大门。而更多人在猜测瑞元资本的真正来历。
在网上,关于瑞元资本的消息并不多,这次兜售Uber优先股是其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日前,记者试图联系瑞元资本,对方对于投资渠道的由来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不过,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Uber已出面澄清。Uber中国称,公司从未授权或委托任何公司或个人以投资“优步”或“Uber”的名义对外进行融资活动,包括发售基金理财产品、推销资产管理计划等。希望投资者不要受骗上当,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万一上市不成功怎么办?
在与记者对接过程中,刘先生又推销了另一款资管计划,同样是投资优先股,标的变成了硅谷另一家炙手可热的公司Palantir。这家大数据公司创立于2004年,一直以低调而神秘著称,最为人熟知的是当年协助美国政府参与了追捕本·拉丹的活动。
“公司计划于2016年三季度提交上市材料,顺利的话四季度就能上市。”刘先生暗示,这家公司上市只是时间问题,完全可以放心。他介绍,Uber全球也将在一年内提交上市申请。
两份资管计划都是以公司上市,二级市场减持作为投资者的回报来源,能否上市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两份计划书里,两家公司也都提到了公司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风险,其中就包括无法如期上市。
对于这种意外,刘先生表示,万一公司无法上市,将由财富管理公司寻找股份的接盘人,而且是溢价转让,至于溢价程度还得看市场行情。
而在一位私募业内人士看来,他们的这个想法有些理想化,“创业公司的估值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时在变。谁也无法保证一年后市场给Uber的估值是上升还是下降。”
散户在做风投的事
作为财富管理公司,浙江厚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曾接触过一些类似的项目。“现在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因为估值具有爆发性,也会被资管公司盯上,包装成产品卖给投资者。”公司业务主管谢炳碧说。
但他认为,由于这些项目所蕴含的风险,往往不适合直接面对散户,“以Uber为例,它正保持着高速增长,却在很多地方面临政策风险,这也是很多机构犹豫不决的原因。而且这个项目期限达到3+1年,都接近针对创业团队的PE投资了,散户充当的是风险投资者的角色。”
一位风险投资机构的创始人表示,不建议散户投资者去接触离自己很遥远的项目。普通投资者本身就很难了解国外公司的具体状况,如果这些公司运作的项目离自身又比较遥远,冒的风险就相当大。
“国外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不像国内热衷于炒概念。一些热门创业公司的上市表现不一定好,更无法保证锁定期过后的表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