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关停织机生态立镇 诸暨岭北镇发展绿色产业

发布时间: 2015-07-21 09:36:08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记者 丛杨 通讯员 朱松菊

  山海螺种植区。

  从诸暨城出发,再开上一小时,就进入了诸暨与东阳交界的岭北镇。夏日里的喧嚣吵闹、人头攒动被远远抛在后面,举头是青山云绕村舍掩映,低头是溪流清澈水波荡漾。

  昔日的岭北号称“小杭州”,没有重工业,靠着纺织生意吸引了各地务工人员,当年的岭北万家灯火织机齐鸣。为了保护水源地,它退去扎染的颜色,外来务工人员走了,也带走了岭北的年轻人。留下的老人妇孺戏称如今的岭北更像“小温州”,常住人口仅为户籍人口的一半。

  关停织机,岭北的出路在哪儿?重视82%的森林覆盖率以及上天恩赐的“青山”,仅剩6000多人的小镇硬是走出了一条新路,这路的名字叫绿色产业。

  农夫、山泉、有点田

  坐着周德良的越野车,从岭北镇爬上海拔600多米的山,一共花了半个多小时。山道仅能一车通过,满路都是淤泥碎石,两旁的杂草抽打着车窗留下一条条的印记。周德良刚开始的时候还谈笑风生,可开着开着就全神贯注,握紧了方向盘。“往年还放心别人开车上山,今年雨水大,山路太难走,一不小心就可能翻到山下。”

  就在海拔600米,山路曲折的山上,种着周德良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的各种名贵中药材,山海螺、田七、金樱子、桔梗……以山海螺为例,3年育果亩产效益能达到30万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山海螺的产量在40吨左右,而周德良这里今年成熟的山海螺就能达到40吨。

  “岭北属于沙壤地,湿度、海拔都比较适合山海螺的种植。”周德良说他之前也考察过湖南、广西这些产出过野生山海螺的地方,“但都觉得不是特别的适合。”

  于是,周德良就在2001年前开始了小范围的尝试,试种成功后,不少药厂、饭店都找上门来,因为山海螺能够入药又能够做菜,一时间,他的泥山坡成了香饽饽。此后,他又种植了各种中药、香榧,2005年,他包下了280多亩地,开始了“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周德良边走边说:“这片是山海螺种植区,到了下半年可以增加到40亩,这片的香榧是打算做盆景出售的,还有这一个区域打算开出水塘做垂钓。我的泊岭家庭农场以中草药观光采摘为主……”因为嗓门大,山坡上回荡的都是周德良畅谈规划的声音。

  曾经每天产生废水600多吨

  周德良今年才35岁,和其他同龄的岭北人一样,小的时候是伴随着织机的声音长大的。“那时候家里有8台织机,我还没有织机高就已经开始帮着家人织布了。”周德良说那时的织机是24小时工作的,全镇都是“咔嚓咔嚓”的响声,“岭北人嗓门大也有这个原因,声音小了听不见。”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深山里的岭北也敏锐地嗅到了工业化的进程,从有人在村里架起第一台织机开始,这种“咔嚓”声就响彻岭北。密密麻麻的织机吸引了大量前来打工的人,最辉煌的时候岭北镇有15000台织机,柯桥纺织城内近半数的布匹和老板都出自岭北,每天生产的布可以将岭北到杭州的路上铺上几个来回。今天,岭北依然有开往柯桥的班车,当地人说,那是早出晚归的布老板们的出行方式。

  织机带来了财富,也同样带来了水污染。让岭北镇金湾村书记周金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0年前后,岭北的布匹产业遭到了长兴、湖州、嘉兴等地的联合狙击,“他们的价格低、花纹样式也不错。”为了“迎头赶上”,岭北大手笔购进了200台喷水式织布机,周金民自己也买了10台,毕竟一台织机一个月利润就是4万,投入产出比还是很高的。

  “可这种织机需要大量的水,干净的水冲进去,奶白色的水流出来,一台织机一天产生的废水就多达3吨,200台就是600多吨啊,当时岭北的河道里面都是泛着白泡的水。”周金民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全村人都在这河道里面游泳、洗澡,可是那几年,连洗手都会痒。

  “河道水受到污染,地下水也没能逃过,50米的井下抽出的水都有油。”周金民说。

  老书记带头关停自家织机

  2004年,为保护岭北生态,诸暨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对织机开始全面关停。

  “那年夏天,一纸令下,全村的织机都要关停。”赖以为生的产业就这么关了,村民们想不通,彼时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给自己带来房子车子的织机正在挤压子孙生存的环境,只是“义愤填膺”地让周金民等干部给个说法,“没办法,只能先关自己家的。”周金民说。

  2007年,盛极一时的岭北纺织业渐渐淡出。2008年,纺织业从占全镇工业产值95%降为5%,工业总产值蒸发数亿元。

  与纺织业一起日渐减少的,还有岭北的人口。曾造就岭北繁荣的流动人口,如今已潮水般退去,目前岭北外来人口只有146人。青壮年劳动力也随着产业转移,开始踏上赴外打工之路,户籍13000多人的岭北镇,如今只有6000多人留守。

  “2000年前后,就不断有人搬到山外去居住了。”当地一位老人说,现在村庄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孺。

  从吸引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小杭州”到只剩老人妇孺留守的“小温州”,关停织机,岭北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有的人拉着装潢队到城里开起了装潢公司,还有的人带着传统的布匹渠道到广州等地当了布老板。

  周德良却反其道而行,当完兵返乡,他就跟家人琢磨起了中药种植。从周德良承包的山坡上向下看,整个岭北就掩映在漫山绿色当中,溪流从镇中穿过,蜿蜒流向远方,遇上小雨天,云雾缭绕幻如仙境。

  73800多亩山林,清新怡人的空气,是上天对岭北独特的恩赐,关停了织机,溪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快,绿色产业成了岭北的新出路。周德良的远期设想是带动农户差异化种植,实现高效增收。

  一季度绿色产业贡献巨大

  周德良的做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树莓、香榧、猕猴桃、竹林等千亩基地,实现‘生态+农旅’互动,丰富和提升岭北生态内涵。”岭北镇农业副镇长王小鲁介绍,去年至今,岭北镇新增树莓100亩、香榧350亩、猕猴桃100亩、中药材100亩;建成农家乐11家,床位135张、餐位550个。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通过推动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岭北镇党委书记姚江海说,“生态立镇”理念已内化为行动自觉。

  就在前些日子,一名美籍岭北人实地考察了岭北,以民宿改造和生态种植开发为重点的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而在岭北镇上,原有的几家农家乐生意也是红红火火。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岭北出产的盐焗鸡引来了如流的食客。因为原生态,因为外酥里嫩、油而不腻,不少食客吃过了还想吃,鹿苑山庄的主人应干群每天早上就会收到微信、网络的订单,借助“村淘”等渠道把盐焗鸡卖到各地。

  “我们是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农户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养鸡,价格他们说了算。”应干群说,这种模式可以确保美食的品质,再搭配着野趣采摘,山庄的收入每年都能保持20%的增长, “去年营业额180万,今年可能超过200万。”

  集体经济薄弱的岭北在走上了绿色产业之路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岭北镇绿色产业贡献税收1000多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