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化名)那辆凯美瑞的仪表盘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连串电话号码。
“是熟客吗?”
“是‘钓鱼’的。”赵正笑得有些尴尬,他说这些都是群里司机的心病,口口相传,“看到这些号码发来的订单千万不能接,否则不是被罚款,就是被敲诈。”
“杭州还算好的。”赵正说,其实有矛盾的并非司机之间,“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知道,只是不好说。”
不止赵正,很多司机最近日子过得有点烦:被钓鱼;刷单被查要封号;被多次恶意取消订单,一周就白干了……用车软件这片江湖,是不是入场就能赚钱?平台们对标(是指找到同类型的先进企业,然后用自己的单位成本、人工效率、价格等指标与对方企业进行对比。编者注),图的是什么?不好说,有时,也说不清。
算一笔账
其实大家挣的都是补贴,但各家补贴不断缩水
“我刚开专车的时候,朋友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天能赚多少钱’。”邢师傅是老司机了,开了十来年出租车,去年10月跳槽开起了滴滴专车,“做了才知道,有些苦是外人看不到的。”
邢师傅有一本小本子,记着每个月的收入,最多的一个月他账面收入有18000多元,而最近3个月的收入呈逐月递减趋势。“看着是不少,但刨除成本之后其实没有传说的那么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要交给公司约120~150元(按跑单量估算),油费约250~260元,一天开车时间10~12小时,合计下来每小时成本约30~37元,“其实,单算小时成本跟我开出租车的时候几乎没有差别。”
最初跳槽,想的无非两点,一是自由,二是挣钱多。“自由其实谈不上,昨天又接到公司的短信了,要求我们配合运管工作。现在白天我都不怎么接单了,免得自找不痛快。”邢师傅说,开出租车分白班、夜班,专车都是单班制,严格算起来其实工作时间比开出租车还长。而且一旦被罚,车子停开,损失都是自己的。“以前(开出租车)的老朋友来问,我现在都建议他们如果承包年限没到,就再看看吧。”
“其实大家心里很清楚,我们挣的都是补贴钱。”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孟涛(化名)加入滴滴快车刚满一周,“最多一天开了将近9个小时,赚了1700元。”那天比较特别,刚好是周一,滴滴正在强推“免费打车”活动,为了调动高峰期运力,除了正常补贴之外还给了司机很多额外奖励,“平均算下来,差不多每单有6倍以上奖励,但正常情况下一般是3~5倍。”
举个例子来看或许更清楚一些。比如打滴滴快车,在高峰期从武林广场到城站火车站:乘客需要支付的车资约是12元;而司机实际账面收入是12(车资)+50(奖励每单封顶50元)-2.4(车资×20%平台服务费)=59.6元。如果赶上周一活动,乘客享受15元的优惠之后,实际上等于零元乘车,而司机的收入不变。
乘客的支出,司机的收入,一进一出,通常情况下有40多元的账面差额——这就是司机们说的“挣的补贴钱”。
“像我这样,如果只是每天下班后开两三个小时快车,一天挣200元左右差不多了。”孟涛说,其实现在快车的奖励已经调低了,“以前高峰期有6倍奖励,现在只有4.5~5倍,每周都在变,听说接下来要破3了。”
不只是滴滴快车,Uber(优步)的奖励也在变。
从6月8日开始,Uber对新老车主实行不同的奖励政策。“我前几天收到的短信,从6月8日开始新加入Uber的车主不是按照车资翻倍的方式进行奖励了,而是分保底时段和非保底时段了。”周群(化名)有些庆幸,他3月初就加入Uber了,还可以按照高峰期2.5倍、平峰期2倍的奖励来算。
按照Uber的新政策,新加入的车主,在保底时段如果达到要求可以获得38元的保底收入,上不封顶,但没有车资翻倍的奖励,而在非保底时段,高峰期能按2倍奖励算,其他时段只有1.5倍。
也就是说,同样在两小时内只接到一笔30元车资的订单,老车主的账面收入能达到60~75元,而新车主只有45~60元。如果这笔订单恰好是在保底时段,新车主就只能拿到38元的保底收入,而老车主的奖励不变。两相比较,新老车主之间有二三十元的账面收入差。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是有预期的。滴滴也好,Uber也好,都不是搞慈善的,哪有一直贴钱的好事儿。”吴师杰(化名)是今年1月初就加入Uber的老车主,他说虽然表面上看奖励调整对老车主的影响不大,但因为订单总量的增长速度没有新加入的车主增加速度快,老车主的整体收入也在降低,“我自己大致算过,年初时我平均每小时账面收入至少有100元,现在平均是50元。一是奖励下降了,二是接单成功率下降了,现在平均只有40%左右。”
“我平均每天开4小时,除掉油费,也不算车辆折旧,4月份我赚了6600元左右,5月份只有5200多元,下降了20%左右,估计6月份还得降。”周群也说。
无论如何,对孟涛、周群、吴师杰这样把滴滴、Uber当乐趣的兼职司机来说,每个月挣点油钱加养车的钱是没有大问题的,但对邢师傅这样,把这当职业的司机来说,现在挣钱没有以前容易了。
就在发稿时,钱江晚报记者收到了来自周群发来的最新消息:不出所料,奖励又降了!
剖析一条产业链
补贴会停,行业不会死,软件江湖不寂寞
作为眼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的领域之一,用车软件的江湖从来不寂寞。
朋友圈前一刻还在热转神州专车请来一溜大咖以Beat U为关键词炮轰竞争对手的海报,后一秒又开始热传背后另有故事,连滴滴打车、神州专车和Uber中国区负责人的家谱都被挖了个底朝天。更有小道消息流传,这一出“宫斗”戏码实为神州向滴滴示好,以谋求被收购。
真相是否如此难以考证,但确实逼得滴滴快的不得不跳出来回应:“目前确有在市场上投资并购的意向,但并未和神州方面有过类似接触。”
事实上,滴滴快的眼下的心思大概也不在是否要收购神州上。有朋友圈报料说,Uber大举杀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滴滴快的”可能也在积极反向进入美国——在北美猎头圈获得最新消息,国内一家顶尖互联网公司要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而这家互联网公司,具有如下特征:1、已完成多轮融资并将于1~2年内上市;2、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做到90%以上;3、背后资本来自阿里巴巴和腾讯。
那么它最可能是谁呢?如果消息属实,那么猜测可能性最高的是滴滴快的。
滴滴快的和Uber的融资战火烧到什么程度了?
Uber去年年底在美国拿了12亿美金的风投,又从百度拿了6亿美金,今年2月又从其他金主那里拿了10亿美金。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两周前,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已将有关优步投资计划以及数据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投资者,表达了在中国市场继续融资的意向。有消息说,最快一个月左右,Uber就会有新一轮融资的消息。
而滴滴快的除了已经拿到新浪微博1.42亿美金的投资之外,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其目前正有一笔逾10亿美金的融资在谈判中。事实上,滴滴快的一直在积极向全球投资者进行自我推销,如果新一轮融资敲定,预计其估值将超过120亿美金。
这么多钱都花到哪儿去了?最大头的是补贴,特别是针对司机端的补贴仍停不下来。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给投资者的邮件中称,今年计划向中国市场投资10亿美金,因为需要采用大量的费用补贴来吸引顾客。滴滴快的在补贴上的支出比Uber更高。
“现在因为补贴不断刺激,所以有大量用户涌入,实际上远没有进入生活。”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直言,补贴只是用最快的方式吹大了泡沫,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两大困局:一是补贴一停用户就不来了(这是已经被证实过的结果,发券和不发券时用车软件的接单量相差近10倍);二是原本用车软件的生意模式是鼓励兼职司机利用剩余的劳力或者碎片时间来提供服务,不过如果价格被扭曲,矛盾虽然暂时可以被补贴所掩盖,但一旦补贴停发,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车主接不到足够的订单又没有补贴,怎么办?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业内早有默契,连司机圈里也都很清楚:补贴、双向红包,迟早要停。
一年前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掀起补贴大战,打得如火如荼,双方骑虎难下,最终以合并收场。就在双方握手言和之际,过江龙Uber来了。
“过江龙再强,也打不过地头蛇。我跟(滴滴打车)员工们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前两天,马化腾在深圳的一次闭门学习会上的一句话,再次申明了腾讯在“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布局不会松手。
Uber明显也是不打算松手的,虽然屡被诟病“水土不服”,但事实上,Uber的生意做得相当灵活机动。“现在跟Uber合作一个活动,开价起码是一百万元。”一位正有意与Uber合作搞线下活动的公司负责人私下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尽管开价不低,但不少企业仍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滴滴快的似乎更专注于交通领域本身。除了今年5月以后陆续上线的滴滴快车、顺风车,它的直达班车也已经在试运营阶段。
双方都在积极拓展产业链,未来的竞争只会更激烈:越对标,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