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高端对话会在重庆举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赋能汽车产业、生态发展模式选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前沿观点。
从“智慧大脑”到“立体出行” AI成汽车产业必答题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已达62.58%,5G和车联网装配量超过300万辆,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批量上车。
“对汽车产业而言,AI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在对话中,李书福开宗明义,强调AI技术正从量变积累迈向质变突破。
李书福认为,随着学习积累的深化,AI已逐渐成为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应用于汽车领域时,其价值远超“老司机”的驾驶辅助,而是进化为能统筹全局的“智慧大脑”。“传统汽车工业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同时,未来汽车将不再局限于地面交通,而是能与低空飞行、水上工具无缝衔接,形成陆海空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这就依赖高效算力的突破与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而AI正是串联起技术与场景的核心纽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从根本上缓解拥堵,实现交通“彻底解放”。
正是对于未来交通发展有着透彻的理解,吉利控股的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以AI+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业务的全面布局,将成为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印奇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在印奇看来,AI已完成从“解决具体问题的1.0时代”向“解决智力问题的2.0时代”的跃迁,而辅助驾驶正是AI技术落地的最佳实践场景。“汽车正在成为超级空间和全能伙伴,年轻人未来在车内的时间可能仅少于居家和办公场景,使用强度将堪比当下的手机。”他认为,AI作为汽车的基座大模型,核心使命是赋予车辆足够的智慧与个性化,推动其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有情感、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
针对AI赋能的技术路径,千里科技正通过“云+端”全链路架构升级践行“AI+车”战略,在智驾领域推进L3级别方案规模化量产,在智能座舱领域打造多模态自然交互系统,可实现动态场景感知与情境化服务推荐,重构人车交互范式。
智能汽车时代需要协同共生
面对AI重塑产业生态的洪流,汽车企业都面临一个核心问题,是生态闭环还是开放合作?嘉宾们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二者协同共生,并非对立关系。
李书福认为,共性问题必须开放合作,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个性领域需自主可控,凸显差异化优势。“通用性技术的研发应凝聚行业合力,而在产品定义、用户体验等个性化环节,企业需建立自主能力以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尤为关键的是,必须掌控对车及其生态的主导权,以及集成技术的最终负责权。”
印奇的实践探索印证了这一理念,他掌舵的千里科技既与吉利、阶跃星辰等企业合作推进智驾技术研发,又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面向第三方的开放智驾平台,同时在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构建差异化壁垒。“国际化合作不是简单卖产品,而是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链条赋能。”
正如印奇所言,千里科技正不断扩大合作版图。9月25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力帆控股、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驰数字技术”)分别与华创股份和申万宏源签署《股份购买协议》,奔驰数字技术将以每股9.87元的价格,收购约1.36亿股(占总股本的3.00%)千里科技股份,总购买价款达到13.39亿元。收购千里科技股权,将进一步扩大奔驰在智能化领域布局,加速本土化研发进程。
印奇表示,千里科技正以“终端+科技”双轮驱动战略,在开放合作中巩固技术主权,其与吉利的合作正是“聪明人聚在一起做大事”的典型实践。
“AI正在给汽车产业插上翅膀。”李书福的前瞻判断,恰是这场行业变革的生动注脚。在开放与自主的平衡艺术中,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向智能网联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