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跟着浙江省博物馆的明星讲解志愿者金桥,走进之江馆区的青瓷文化馆,打卡“网红青瓷”,开展一趟龙泉青瓷之旅。
浙江博物馆讲解志愿者金桥受访者供图
浙江是青瓷的故乡,也是汉代以后青瓷的主要产区。浙江青瓷,以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魅力,历经千年传承,展现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巅峰之美。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早在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陶瓷类“人类非遗”。
在浙博之江馆区三楼的青瓷文化馆,有将近一半的面积,都陈列了龙泉窑青瓷。这其中就有一件浙江博物馆“必看十大镇馆之宝”。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不过巴掌大小的一只“小船”,静静地安置在展厅一侧的独立展柜内,但不少观众都是专门冲它前来打卡。
砚滴是古人给砚台磨墨添水的工具,使用者一手端起砚滴,以拇指堵住控水口,配合轻重缓急的按压,控制流水口的出水量。这个舟形砚滴造型奇特、做工考究、釉色美丽。700多年前的瓷工以写实手法,将它塑造成一叶扁舟。舱蓬、艄蓬、栏板,舱内游人、舱外的艄公都栩栩如生。
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这件凤耳瓶,是国家一级文物,是曾经登上国家邮政局1998年发行的《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的珍品。
它身形优美,黄金比例;胎质精良,通体施粉青色釉。这种类型的长颈瓶,在汝窑、南宋官窑中多有发现,但以贴塑手法将凤或鱼作两耳者,仅见于龙泉窑产品中。而龙泉窑中,尽管凤耳瓶不少见,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釉色,这件凤耳瓶都是其中的稀有珍品。
这件瓷器出土于丽水松阳的一处道班工地。金桥说,关于它们的发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工人挖出来之后,就把这一对瓶当作了盛水工具使用。后来文物工作人员发现后,用两个暖水瓶把它们换了回来。”
南宋龙泉窑青瓷三联大吉瓶
龙泉窑青瓷三联大吉瓶
这是一件自带“网红”性质的文物,其一就是它的名字“大吉”,寓意特别美好。这种瓶子从侧面看上去像一个“吉”字。大吉瓶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瓷瓶样式,而丽水龙泉窑的大吉瓶也是赫赫有名。
其二,它是一件“残次品”。800多年前的一天,三件大吉瓶被放在一起进窑烧制。不知道烧纸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中间的瓷瓶“一滑”滑出了这件独一无二的三联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残次品最终被留了下来,成为了如今的国家一级文物。
“它的存在,也是告诉我们,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釉料会液化,液化之后才会产生黏连,最终造就了这件三联瓶。”金桥说。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华纹夹层碗
龙泉窑青瓷莲华纹夹层碗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碗型,内外用大小两只型号的碗相叠烧造,看着整体挺高,实则里面很浅。碗的上下层之间有一个夹空层,看上去,很像现在小朋友用的双层保温碗。同时,往碗里装一点点东西,就可以显得很满。“结合上面的莲花纹,它是用于供奉的。”金桥说。
金桥介绍,浙江省博物馆曾经组织志愿者们前往龙泉去看青瓷的产地。新年里,如果你看完浙江博物馆里的“网红青瓷”,有兴趣继续深入了解,也可以前往龙泉来一场溯源之旅。
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泉青瓷博物馆的入口,形似古瓷窑。它于2009年12月建成开馆,全面展示了龙泉窑起源、发展、鼎盛、衰落、复兴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馆内共有4个展厅,涵盖了南朝到当代的龙泉青瓷作品。
龙泉青瓷博物馆图源潮新闻
中国青瓷小镇
这里曾是国营龙泉青瓷总厂的所在地,如今依旧矗立着老厂房的大烟囱。在这里,可以尝试拉坯、绞胎、雕刻等工艺,亲手DIY属于自己的青瓷作品。
老厂房的大烟囱图源受访者
参观瓷器制作图源受访者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大窑龙泉窑遗址为依托,集青瓷窑业遗存、传统村落、田野景观、古道溪流、自然环境等于一体,具有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憩等多种功能。
遗址公园
这条青瓷溯源线路,三个参观点之间的距离大概是80公里左右,行车时间约1.5小时。路程虽然不远,一天时间还是有些紧凑的。如果有时间,不妨规划一个两天之旅。
2025年春节期间,龙泉还将有一系列新年开窑等活动:
“不灭窑火”新年第一窑开窑活动
活动时间:2025年1月29日(正月初一)
活动地点:宝溪乡溪头村
蛇年“斗瓷”文创评比活动
活动时间:2025年2月1日(正月初四)
活动地点:留槎洲文旅公司研学基地
活动内容:征集围绕蛇年主题创作的剑瓷文创产品,评选出优秀作品。
“不灭窑火”道太雁川窑龙窑烧制活动
活动时间:2025年2月3日(正月初六)
活动地点:道太乡雁川窑
不灭窑火·瓷艺焕新——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态保护利用8周年特展
活动时间:2024年12月31日-2025年3月31日
活动地点:龙泉青瓷博物馆c区展厅
活动内容:展示龙泉青瓷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创新发展以及筛选出“不灭窑火”活动开展以来的70多件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