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内,学生正在体验积木游戏。 记者 蒋超 摄
浙江在线7月8日讯(记者 徐月萍 戚祥浩 尤建明 县委报道组 黄伯希)无人机、赛车道、火灾扑救、台风与地震模拟……孩子们在新奇有趣的游戏互动中,探索着从天上到地下的奥秘。这里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科技馆,而是永嘉县瓯江畔的一个教玩具“工厂”——育才控股集团的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在拥有“中国教玩具之都”金名片的永嘉县,活跃着1000多家教玩具企业,育才控股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家庭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4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才控股的终极梦想是打造一个“未来教室”,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现代车间是如何演变成研学基地,成为孩子眼中的“网红”的?近日,我们走进育才控股集团,探寻其创新与转型的“密码”。
一个工厂的华丽变身
我们首先来到育才的智能生产车间,只有寥寥数人的车间内,一条条管道错落有序分布在车间顶端,一台台挥舞臂膀的机械手娴熟作业。见有客来访,技术中心总监汤胜建习惯性地客串起了导游。“你们看,根据产品设计方案,这些管道可以自动上料、配色、搅拌、熔融成型,然后机械手自动取件,经输送带传到指定位置。”汤胜建说,原先两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300张椅子,现在1个工人一天就能生产400张。“所以平时这里基本看不到工人。”
正在我们仔细观察时,门外忽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随后,“哗啦”一阵声响,所有卷门自动升起,这里一下变成了开放式车间。“哇……课桌椅这么快就造出来了,比我写作业还快呢!”来自温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观摩区,瞪大好奇的双眼。
近2万平方米的育才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让育才的厂区更像是一个校园。“前面这幢最新的大楼是实践基地,这边是学生宿舍,那边是学生食堂。”正在带领研学旅行团的育才集团党委书记李霜霜顺便给我们做了导引。就在基地大楼不远处,大型滑梯、攀爬网、人造岩等装备旁,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声此起彼伏。
走进实践基地,仿佛走进了一个综合体。生命科学探索中心、生活实践体验中心、人文艺术体验中心、科学数学创意中心、工程技术创意中心、未来研究中心……要全部玩一遍,怎么也得两三天。
“快,这边烧起来了。”这时,前方孩子急切的呼喊声夹杂着消防警报传来。5名孩子举起水枪对着屏幕上的“熊熊大火”连番喷射……一番体验下来,“火”灭了,孩子们也从中学会了消防知识和技能。“哎呀,还是差了一点儿。”旁边的体验场,一名孩子对着虚拟高尔夫球场,为一杆打偏而叹气。“别气馁,来,再试试。”实践基地常务副校长助理程文贤大声鼓励他。在孩子脚底,一个高尔夫球自动“冒”了出来。
程文贤热情邀请我们体验一下隔壁的地震体验平台。站上去几秒钟,“地震”开始了。随着脚底传来越来越剧烈的震动,我们本能地抓住了护栏。不知不觉中,震动转为晃动,随后便是一阵眩晕。“说说你们的感觉?”“好像先是上下摇晃,再是左右摇晃?”“对,地震时就是纵波先到达地面,然后才是横波。”程文贤给我们科普道,并告知如何在短暂瞬间确保安全。
这个教育实践基地给人的感觉不仅好玩而且有趣,这一切都离不开各式各样新奇的装备。据悉,这里70%以上的装备都是育才自己研发设计并投产应用的。
育才控股集团生产车间内,记者正在体验黑板制作。 记者 蒋超 摄
一家企业的育才模式
“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要学习把知识转化为应用,并产生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尚州一边解释一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特色课堂。这是位于实践基地四楼的一个智能赛车课堂,来自永嘉桥头二小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积木组装智能小车。
窸窸窣窣一阵声响后,很多孩子都装好了小车。我们也坐下来跟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依样画葫芦地拼装了一辆小车,并接通了电源。可无论怎么摆弄,小车就是不会动。“老师,这车子怎么才能动起来?”马婉婷小朋友忍不住举手发问。这时,任课老师叶正茂走过来,掏出一张卡片,在车子上轻轻一刷,车子就自动往前开了,又刷了另一张卡片,车子开始右转。“秘密就在卡片里,这里面装着我们事先编好的指令性程序,也就是计算机编程。”叶正茂把卡片发给了大家,让孩子们都试一试。“原来编程这么好玩,我也要学。”马婉婷一下子来了兴致。
这时,“哐当”一声,旁边教室的大门开了,一群孩子拿着赛车鱼贯而出,带队的是来自台湾的教练黄弘翔。长期从事赛车教学的他,曾带领学生在大大小小多项赛事中斩获奖牌。刚才在课堂内,听完黄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后,孩子们跃跃欲试,拿着市面上最新推出的赛车产品,准备到一楼赛道场上比拼一番。“孩子们在比赛中,要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赛车除了操控人外,还要有观察员进行导航。”黄弘翔说,在比拼中,孩子们可以锻炼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观察力、判断力,另外在具体实践中,孩子们还经常突发奇想做各种改装和测试,有时候甚至在物理机电和计算机软件方面都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作为育才教育实践基地特色教练,黄弘翔的身份并非一般的教师或者职业经理人,而是这里的“项目合伙人”。黄弘翔介绍说,这里的每个课程设计,都与国际接轨,以素质培育为目标,他希望带领基地内的孩子,斩获国际赛车比赛大奖。和黄弘翔一样,30多名来自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特色教师,大都是以项目合伙人的身份进驻育才,他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与育才携手发展。这也是育才正在打造的合作文化。
育才控股集团内,一张张椅子正通过机械手臂送到传输带上。 记者 蒋超 摄
一位木匠的教育情怀
做企业20多年了,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用苏尚州的话说,这是一个木匠的教育情怀。
走进育才公司企业文化展示中心,一幅幅照片把时间拉回20多年前,从蜗居民房的昏暗小作坊到独立的小工厂,再到如今气派的厂房……
苏尚州带着我们径直走向一张泛黄的老式木制凳子。“这是30年前,我做的凳子,你们看,至今依然十分牢固。”我们几个人轮流坐了下,并使劲踢动双腿,凳子仍纹丝不动。“这凳子的卯榫,契合得可真到位!”我们找到了凳子结实的秘诀。
教会苏尚州这个秘诀的,是他的木匠师傅徐志池。当年,别的木匠为生计发愁时,徐志池却每天忙不过来。师傅常跟他念叨的便是,不要跟人家比小聪明,而是要精研手艺。初中未毕业就辍学的苏尚州,格外珍惜重新做“学生”的机会,他牢牢地记住了师傅的话,每做一件事总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有时候一天忙下来,手上全是水泡。
开始做木匠后,苏尚州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我没读过什么书,总想能够为学校做些什么。”除了修桌椅、黑板、教室门,苏尚州还自己搞生产,主打教学黑板。别的产品表面刷漆,他用成本更高但不易掉色的喷漆工艺;别人用木板,他用更加牢固但成本更高的铁板。仅用10年,苏尚州便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黑板大王”。
苏尚州决定到国外闯闯。2004年,他信心满满地花5万元参加瑞士巴塞尔的产品展销会。然而,共同参展的都是国际大企业,别人的展位上人挤人,而自己展位上冷冷清清。“那后来呢,怎么办?”“落后就要被淘汰,我们得走在别人前面。”说着,苏尚州带领我们来到育才的研发重地。
好产品,用实力说话。在育才成品测验室,一排排蓝色塑料课桌椅整齐陈列着,看上去并不稀奇。我们尝试坐了上去,心里对其承重力还是有点担忧,毕竟这是给小孩子坐的。没想到,小靠椅不仅与身体贴合得非常紧密,而且靠背似乎有股力量往上托。
“怎么样,舒服吧?”苏尚州自豪地说,设计这款靠椅的灵感来自于自家小孩。2005年12月的一个晚上,正在写作业的儿子向他抱怨:“爸爸,我累死了,这凳子坐的腰酸背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什么样的椅子才能让孩子们坐得住、坐着舒服?带着疑问,苏尚州拜访多位医学专家,详细了解青少年的人体构造和生理曲线。公司技术团队又捧着图纸琢磨了三年。没钱了,他就咬牙卖了住房贴进去。终于,一张全新的注塑椅子成型了。凭借这把小凳子,2009年,育才销售额增加2000万元。
从此,育才走上了创新之路。封边是书桌最易脱落的地方,这在业内大都习以为常,但育才却特别较真,经过反复测试,鸭嘴状注塑台边成功投产,并拿下了多项专利。类似这样的创新,在育才不胜枚举,据悉,育才已拿到各类专利100多项。
走访时,我们看到,在基地的LED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来访参观团和研学旅行团。苏尚州介绍,来自省内和福建、重庆、吉林等地的考察团,一年就有80多个。“希望把育才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谈到未来,苏尚州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