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预售就能卖出4.5亿元的《复联4》无疑是各大院线的一剂强心针,加之业界对“服务费”潜规则的默认,正是造成“天价票”事件的诸多推手之一。
4月24日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漫威迷而言却是一个狂欢夜,因为这一天的零点,很多人期待已久的《复联4》将迎来点映。
“周三上午我已经请好半天假了,终于可以安心等待零点到来。”早在上周,资深漫威迷小林就在朋友圈“炫耀”,因为他终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花了150块钱抢到了《复仇者联盟四》(简称《复联4》)的首映票。而记者打开相关APP也想参与一下时却发现已经无余票,票价也涨到了平常的数倍。
本来还是几十块一张的首映票噌噌往上涨,最高时单张票价接近千元大关。就在漫威迷不计成本为“情怀”买单,各大影院眼看票房火爆之时,甚至还出现了部分影院单方面向已购票影迷宣称出票作废,需按新的高价重新购买的“闹剧”。
《复联4》的疯狂或者是个特例,却并非个例。影迷、院线或是其他,究竟是谁在助推这一场场电影的疯狂?
平常几十块钱的电影票这次连涨数倍多出来的服务费究竟是什么费?
从4月12日开始预售的《复联4》最近持续引发关注,点映场次最高价一度飙到了1000元以上,但各大影院还是全部“满员”。
记者在“猫眼”APP上看到,该片上映首日杭州的排片率达到了惊人的96.7%,目前总场次是4310场。“我们在预售当天全部售罄了,连边边角角的位子都卖出去了。”汉鼎宇佑影城滨江店的詹经理告诉记者,“随后我们又增加了排片,但是影迷的热度依旧不减。”
“毕竟是漫威宇宙的终结篇章,而且可能还会有超级英雄在剧中告别,那是逝去的青春啊,冲着情怀去的价格高点也就无所谓了。”小林表示。
一方面是漫威迷们的狂欢,另一方面是普通消费者怨声载道:原本只值一杯星巴克钱的电影票怎么就涨到了近千元,还一票难求呢?
记者了解到,通常来说,“电影票的实际消费价格=最低发行价+影院溢价+电商服务费+影厅服务费-各类优惠”。而此次直接推动票价上涨并引发轩然大波的就是其中的“影厅服务费”,这是由影院方面直接收取的一项费用,这笔钱全归影院。
业内人士透露,更早之前这笔额外收入一直处在相对灰色的地带,近几年被“合法化”,影院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电影票进行溢价调整,至于影院具体涨了多少、什么时候涨、最后售价多少,却不像“最低发行价”一样有白纸黑字规定,自主权全在影院手中。
尽管如此,事实上,影院票价也并非想涨就涨。上周末,记者发现陆续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购买的《复联4》预售票遭遇了“强制退票”,而事后再去同一影城购买同一场次时,发现便宜了不少。“因为在天价票风波下,国家电影局下发了通知规范电影市场的秩序。应该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压力,影院方面把影厅服务费降下来了,因此整体价格出现了回落。”相关从业者邱洁透露。
影迷情怀难抵资本势力
普通消费者该不该为电影圈的资本狂热买单?
从《人在囧途之泰囧》的12亿,到《捉妖记》的24亿,《美人鱼》的33.92亿,再到《战狼2》的56.79亿,全国总票房从2012年的100亿不断飙升,2018年突破了600亿,每年增长100亿的行业膨胀速度全球罕见。
资本逐利,庞大的电影市场蛋糕,自然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钱和人。从一部电影的生产过程来看,遵循着这样的产业链条:投资方——制片人——导演、演员——发行、出品方——院线——观众。
“最适合金融资本进入的,当然是作为投资方的角色。”深耕文创产业多年的普华资本曹国熊告诉记者,“投资一个电影项目可以经过多轮溢价,处于筹备的不同阶段,价位不同。刚有剧本的时候最便宜,临近上映时最贵,因为马上可以收钱了。”
电影投资中,电影产业基金是一股重要力量,自2000年以后就有出现,但到2010年以后才开始蓬勃发展。单个电影基金的体量动辄上亿,都是机构来买,比如《美人鱼》的投资方有三家,其中一家为和和(上海)影业有限公司,它发行基金,其他两家投资公司以认购基金的方式完成注资,三家共承担了高达十几亿的投资保底。
除了“金融大鳄们”玩转资本市场,个人也可以通过购买理财工具,对电影进行投资。
举例而言,曾经阿里巴巴就推出“娱乐宝”,它包含了以票房为载体的理财产品,如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剧,预期年化收益7%,该产品首期项目总投资额7300万元;苏宁众筹也曾推出过电影众筹项目《叶问3》,一天内筹资4050万,预期年化收益8%,同时,若票房突破10亿,可升至11%。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9年票房市场的大幅萎缩是造成本次收费乱象的根源。数据显示,2019年3月,内地票房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9.77亿,整个第一季度,2019年的票房记录为186.15亿,比去年同期下降16.05亿元。
日益削弱的票房,加上日益减少的观影人群,让被良好票房刺激扩张的影院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是影院运营支出的增加,一方面则是营收降低的重压,在这样的前提下,仅预售就能卖出4.5亿元的《复联4》无疑是各大院线的一剂强心针,再加之业界对“服务费”潜规则的默认,正是造成“天价票”事件的诸多推手。
而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此次事件带来的教训远非涨价又降价的现象可以形容,一方面,电影监管部门已明确看到市场内的又一大漏洞,强有力的整顿和调控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观众和舆论也在这一事件中展示了自己的强大,将成为监督电影市场乱象的又一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