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30万的名表只卖2000,各种自制的“名牌”化妆品视频大量存在,原本定位于“记录美好生活”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一时间被假货及“三无”产品所充斥。
3月25日,快手和抖音在各自的微博主页上发布声明,对于媒体曝光的涉嫌传播教授制假的视频,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涉嫌帐号将被限制部分功能直至封禁。
针对涉嫌制假视频,4月11日,抖音方面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升级了机器模型,提升了识别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打击平台上售假账号。”快手方面也表示,将会优化处置流程,加强举报处置团队建设。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发稿时,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仍有不少相关视频还在传播。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短视频平台上售假视频泛滥,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假售假现象非常严重,短视频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疏于监管。二是违法成本低,很多短视频平台上的众多售假视频发布者没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据清晖智库统计,制假售假案件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涉假售假用户被举报后仍存在
对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的涉嫌制假售假视频,此前快手和抖音相继发出声明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4月11日,长江商报记者打开快手APP,搜索关键词“名表”“包包”“口红”,已经找不到售卖仿品的用户,但是转换输入其他关键词,如“美妆”“护肤品”还是可以搜索到很多涉嫌制假的短视频。
在抖音上面,用户名称中往往带有“潮牌”“奢侈”“名表名包”等关键字,照样能搜索到。随后,记者对两家涉嫌制假售假的直播用户进行了举报,但3天后仍能在平台上搜到举报的两个用户。
长江商报记者以买家身份通过微信与一位自制化妆品的抖音用户攀谈,卖家直言不讳自己卖的就是假货,“这个价钱肯定不是正品,但你拿出去别人不会发现,长得都一样。”
律师宋雪芹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任何网站售卖假冒商品都是不允许的。如果相关网站不能判断第三方售卖假冒商品的,一般不需要承担直接的赔偿责任,但应该在被侵权人通知后断开相关链接。但上述网站售卖商品价格畸低,已经可以认定为明知第三方售卖假冒商品,因此应该与第三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部分人“知假买假”
在渠道分流的今天,网络售假成为不少化妆品品牌方头痛的问题。进口品潮流助推下,外资高端品牌、进口品牌除了迎来惊人的业绩增长,还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假货问题。
不过,一方面各类化妆品制假视频从各大短视频平台流出,另一方面还有消费者“知假买假”。
“基本上市场爆款、新款我这里都有。”位于浙江金华的卖家“可可”对记者表示,“如果没人愿意买我也不会做生意的,像有些消费者没有太多预算,但是又想追求大牌,我们销售的眼影彩妆很多都是精仿的,价格便宜又不比大牌差很多,她们愿意买。”
可见,部分消费者“大牌装门面”消费心理作祟,并不在乎产品是否是假货,这也成为不法分子明目张胆地制假售假的主要原因。
有化妆品运营商表示,“假货产业链很难从根本上被斩断,这也需要平台方与品牌方共同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从辨别方法、维权形式等引导消费者。”可见,继代购、微商售假的监管盲区后,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该如何规范内容监管制度也有待提升。
短视频监管难题待解
4月11日,长江商报记者联系到抖音产品负责人,他对记者表示,用户发布垃圾广告、售卖假货的问题在全网的各大平台都普遍存在,“现在抖音主要采用AI技术+人工审核的方式,对于反复推送垃圾广告、存在制假售假行为的内容、账号,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抖音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从不推荐到封禁不等的惩罚。”
另外,近期快手还被国家网信办约谈,责令其全面进行整改。4月3日,快手CEO宿华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文章《接受批评,重整前行》进行道歉。快手方面对记者表示,“现在快手仍处于整改阶段,公司目前踏实整改并专注整改,特别重视这个事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记录的初心不变,一定会按要求整改。”
虽然两方平台都已经发布声明表示会有力度的对违规用户会进行甄别、处罚和严厉打击,但是在短视频监管领域未来还需要更慎重的对待。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较2016年增长22.6%。记者梳理发现,在此之前,短视频平台乱象已多次被媒体曝光。
如今的快手抖音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在此时寻求流量变现,获取企业利润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作为企业应该要守住法律的底线,不仅自己不能越过红线,也应该加强对于自身平台的监管,防止他人利用平台非法谋取利益。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互联网快速寻求流量变现的过程中,应守住法律的底线。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于自身平台的监管,防止他人利用平台非法牟利。否则,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必将受到严惩,并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如强制关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