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图说财经 正文

“最高收益率”成了引人上当的“诱饵”?

发布时间: 2017-02-28 09:22:0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殷国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不说明实现概率,只宣传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就是对消费者耍流氓!”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日前表示: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要对消费者负责。此话一出口,围观群众就呼啦啦地凑过来:啥情况让上海消保委怒不可遏?

  2月23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发布了一份针对上海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调查研究,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3的实际收益率仅为最低预期收益率。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公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竟能达到18%,这样“看上去很美”的宣传,暗藏陷阱,不可全信。

  现在,许多老百姓都需要理财,连老人也不例外,甚至还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去年一项针对2011名老人的调查表明,约11.3%的老人购买过理财产品,其中有22.8%会买银行推荐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其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人们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其风险较低,这是真的;另一方面却是考虑收益率较高,这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水平整体偏低,96%的结构理财产品低于平均最高预期收益。华侨银行的股添利2015年第17期股票挂钩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江苏银行“聚宝财富专享4号(结构性)1609期”,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实际收益率仅为1.5%……这就是说,虽然银行宣传的收益率很高,但最后的实践却是,最高收益率根本达不到,最后可能实现的,恰恰就是那个保底的数字。

  这时,普通消费者就会感到吃亏,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当初宣传时强调最高收益率18%,消费者就是被这个数字引诱才购买的,最后却只有最低收益率,差距太大,心理上简直无法承受,而且,这样的收益率,还不如直接到银行存款呢。但是,消费者却又有冤无处说,因为虽然没有达到最高收益率,但已经达到了保底数,想和银行说理,也没有什么根据。但是,消费者可能得出结论,那个最高收益率就是假的。

  那么,银行公布的这个最高收益率到底是不是假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具有不确定性。但银行公布的收益区间,应该是有可能的。这就要追问银行最高收益率的实现概率了。如果银行最高收益率的实现达到一定的比例,则说明这个最高收益率还是有依据的、科学的,只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产生了部分改变;如果银行公布的最高收益率几乎难以实现,那只能说这个最高收益率本来就是缺乏依据的,甚至就是骗人的。研究中还发布了一份“不靠谱银行表”,预期最高收益率非常诱人的产品,最终实现水平很低。恒生、江苏、华侨、光大、华夏等银行位于前列,预期最高收益高于4.38%(2016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的产品中,平均最高收益实现程度均在30%以下,恒生和江苏银行甚至仅为6.3%和11.2%,也就是说,若消费者被告知收益率为10%,但最终只有0.63%和1.12%。当银行公布的最高收益率实现程度只有30%以下,这样的银行还可信吗?而最高收益率实现在10%左右,我们应该说,这不是银行水平不够,而应该认为银行就是骗子。

  知道银行最高收益率的不靠谱,消费者能怎么办?他们当然可以选择不再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了。如果要买,也不能只看银行宣传的最高收益率,可能最需要看的是最低收益率了。作为银行,还是要端正经营思想,不要为一时之利忽悠老百姓。我觉得,银行不仅应该公布最高和最低收益率,不仅要保证消费者的最低收益,还要公布和保证最高收益率的实现概率,以便于消费者购买时决策。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