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个月孩子的妈妈在一个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微信,题为“宝贝第二期十万大奖萌宝宝大赛开始报名啦”。“朋友们,这是我的女儿,编号XX,请按编号投我一票吧,每天可以投票一次,谢谢大家!”
看到这两条信息,小周第一个跳出来,说:“你别相信这个,那是一个骗局,我就是前车之鉴。”群上的妈妈们瞬间一片哗然。
这项“萌娃评选“的活动目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甚至蔓延到了全国各地,俨然一项非常高大上的全国性微信活动,声势浩大。微信活动的大致参与方式,是先添加公众号,再发一张宝宝的相片,转发活动微信,发动他人投票,获得足够多的票数,就有机会获得一二三等奖,奖品相当丰厚:一等奖可以获得3000元现金、儿童遥控导航飞机、宝马M8儿童电动车、益智桌上足球苹果儿童。外加水晶奖杯及荣誉证书。即便是1000个鼓励奖,奖品一样非常诱人:迪士尼书包行李箱、智能语音点读早教机、多功能防水手表、学习文具5件套等。
此外,还有粉丝福利,票数满18票,就可以获得价值88元的兰博基尼遥控赛车一辆;票数满168票,可获价值278元电动按摩仪一个和价值128元儿童双语早教学习机一台。
也就是说,只要凑足票数,这个活动人人有奖。
然而根据小周的描述,以及记者的调查,这里面”水很深”。小周就是这个微信活动的参与者。不过,她的努力并没有为自己的宝宝换来那一堆萌萌哒的玩具奖品,最终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种种“陷阱”让参与者成“超级玛丽”
小周说,这个活动最先是在她婆婆的朋友圈里看到的,后来,在一些金华妈妈群里,也经常出现同样的活动链接。
她发现,一开始,活动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是“浙江部落”等,看上去还挺靠谱的。可是一转发出去,蹊跷的事情就发生了,别人看到的页面链接中,需要扫码关注的二维码已经变了。变成一些商家的微店二维码,有卖童装的,还有卖玩具的。
“这个活动可能跟这些微商有合作,通过活动伪装,从而帮他们吸粉。”小周怀疑。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这条微信,也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来投票。18票、168票这两道关很快就通过了。按照活动规则,她已经锁定一个获奖名额了。然后就可以计划着,冲一冲更高的奖项。
微信客服抓住了小周的这种心态,每天都会提醒她:“你与前一名相差1票。”想了想,就差这么一两票,努力一把也就上了。她的婆婆甚至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投票,她给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发红包。
好几天都是如此,她就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自己发动多少朋友投票,都显示宝宝距上一名还差1票。小周就很怀疑,就向客服反映。客服告诉她,有人为了排名在刷票。为不让宝宝的名次掉队。后来,微信客服干脆就给他发一个“专业刷票”的淘宝店铺链接。暗示她可以买些选票。
但她没有去刷票。在活动截止的前两天,她看到了一些排名上的异常,原先排在前几位的萌宝,纷纷掉到了十几位甚至几十位。有好几个人的排名在一夜之间冲进了前十名。“原先的第一名已经被‘秒’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明显是刷票的。”
最后,她总共得到了980多张选票,排名40多名,成功杀入前50名。而排名靠前的,已经有上万张选票。小周觉得,在没刷票的情况下,前50已经很不错了,可以拿到一辆玩具小汽车以及其他一堆玩具。
这可费了老大劲。小周发动了全家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群亲戚,就连很久没联系过的小学同学都帮忙投了票。
小周甚至觉得,自己就像是“超级玛丽”,一道关一道关地过,抑或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通关,可以坐等拿奖品。可万万没想到,在活动页面填写个人信息时,又出幺蛾子:如果要领取小汽车,需要购买一台按摩仪,价格是58元。
这下小周彻底死心了,这就是一个骗局,她有种强烈的感觉,自己被下了套,即便花钱买了按摩仪,玩具小汽车也未必能拿得到。她果断选择拒绝购买,后来,她果然再也没收到这辆儿童小汽车。
后来她发现,这项活动没有主办方,也没有第三方公证机构,并不知道向谁申诉。
更让她感到担心的是,孩子的姓名、照片,父母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都已经被活动方所掌握,他们可能会把这些个人信息卖给别人。
她回顾了整个过程,吸粉、打广告、刷票、获取个人信息……她不敢往下想,简直太可怕了。她认为,其实这就是网络诈骗。
相关人士提醒:谨防微信投票骗局
举办这些活动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名字看上去不错,但仔细辨别就会发现,除了没有主办公司或单位,甚至城市都没有。
记者搜索发现,今年以来,全国许多省份都出现朋友圈“萌娃评选”的拉票活动,重庆就有一位宝妈参加“萌娃评选”,花了6000元刷票。
前不久,辽宁警方专门制作了一个视频,详细讲解了朋友圈投票、、拉票的诈骗内幕。据警方介绍,朋友圈投票最容易被骗的是报名者,不法分子往往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吸引大家参与报名,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和邮寄地址。网上投票活动涉及填写个人信息,确实存个人信息被倒卖可能性。微信个人信息泄露只是表层,更大危害在于,不法分子利用你的微信关联信息,获取你的其他网络信息,甚至个人联系电话。一旦重要的个人信息被骗子掌握,骗子就会根据信息,给你发送诈骗链接或拨打诈骗电话,一不小心就可能带来财产损失。
市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水元琦认为,根据小周的描述,这一微信活动属于网络诈骗的可能性较大。它或许不会直接造成金钱上的损失,却牵扯了参与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成本。此外还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隐患不小。
“这类活动被称为‘诱导分享’,比如集赞或朋友圈转发得礼物、拉好友转发送红包等。这类‘诱导分享’式的微信活动,市民应当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