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一个工科生研究包子11年,还卖到了美国

发布时间: 2016-08-30 09:18:58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陈婕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7月12日清晨,波士顿剑桥镇哈佛广场。一家挂着Tom’ BaoBao招牌的小店开门了。很快,居民们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哈佛人不知道,这家中国包子店的发源地是波士顿的友好城市——杭州。

  在杭州,每天有10万人和他们一样,爱吃这个中文名为“甘其食”的包子。甘其食的“阿甘”们每天都要把包子捧在心脏的位置,大约要捏上四百五十万次。而这次,“阿甘”放下胸口的那只包子,走出一尘不染的制作间,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杭州以外)的每一座地级城市,各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

去年9月,童启华在同济大学Foodshow现场赠送包子。

  11年来他只做一件事:

  做包子

  童启华,“阿甘”们的领头人。朋友们都喜欢叫他包子哥。他也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做包子的,一辈子就想把这件事做好。”

  作为一个高铁专业的大学生,11年前当他跨界进入包子这一行时,他就认定,对中国人来说,这代表了家的味道。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工业化的食物,是东方手工艺的表达。童启华给员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收入和发展空间,因为手工匠人应有足够体面的生活。他还东奔西走,努力挖掘这门已在中国流传了800多年的手艺。

  在福建一个高山小村里,童启华找到传承900多年的手工竹笼。蒸笼里的龙须草垫则来自安徽一位匠人。竹笼在蒸制过程,为包子注入了极为轻微的竹香,龙须草垫则保证包子的均匀受热,并锁住里面的汤汁。在三门峡,童启华找到了吃蛋白桑、苜蓿草,喝山泉水长大的黑猪,最终成就生态黑猪包。有一度,他几乎收空了温岭老家的黑豇豆。因为只有那儿种植的黑豇豆磨出来的豆沙,才配得上甘其食的豆沙包。童启华只接受菇柄小于0.5cm,菇盖直径2.5~3.5cm的浙江庆元香菇,来做自家的香菇菜包。

  “美食的最高境界是还原。努力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便足够美味。”童启华说,甘其食总为遇到认真的种植者和养殖者而欣喜,从他们身上学习对万物的谦卑。

  江浙(除杭州)每一座城市

  寻找一位“阿甘”共同前行

  作为丹尼尔·平克的《全新销售》商业理论的读者,童启华很认同顾客只有“全面地认识我们才会有所认同”。他努力让顾客知道的和员工一样多,让包子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种美食,被欣赏,被分享。这也是童启华请来LineHouse等国际知名设计师团队设计三代店的原因。

  在甘其食三代店里,木质搁板、绿色盆栽、蓝灰砂岩地砖和通彻的空间感,让顾客可无缝观看手工制作全过程。当然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并不等于对于现代化的抗拒。从中央厨房到GPS实时温度冷链体系,从成熟的培训学校到完善的信息系统。不惜重金投入基础建设,体现了一个工科男对于现代化的重视。

  现在,这个已做了11年包子的人,要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杭州以外)的每一座地级城市,各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包子店,成为甘其食的城市发展商。顾客、手艺人、工艺与食材供应者、经营者,彼此恪守规则,开放共享,共同前行。他希望,这些城市的伙伴:首先是一个吃货,要对美食,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第二,愿意一起来构建一个充满善意的食品商业生态共同体。第三,当然是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具备百万元的投入能力。

  
编辑: 郑忆昕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