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首次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收获了峰值2000万在线网友,获得超过90万元的打赏礼物。显然,以直播平台为重要载体,网红经济野蛮生长,已经成为受到资本青睐的千亿级市场。但是大量网红内容的低俗化与同质化也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网红经济是否只是短暂的美丽泡沫?
上周日,由坎布里奇金英会、花椒直播联合主办,万紫千红网红联盟承办的2016网红产业经济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网红界与直播界的大佬、泛娱乐领域的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共同探讨了如何规模化打造商业级网红,如何精细化制作网红内容,如何快速分享网红产业红利等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网红的热潮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消退
据《第一财经周刊》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红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达到58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300亿,而去年所有电影的票房总额也只有440亿元。
可见,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网红这场风暴已经刮到了我们身边。它的来临不是毫无预兆的,酝酿了近10年的时间。从1998年的安妮宝贝、2003年的芙蓉姐姐,到2009年的奶茶妹妹,再到今年的papi酱,网红的热潮经过长期的发酵终于全面爆发。
网红在未来将取代三样东西
我认为,网红在未来将会取代三样东西:
第一,网红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因为每个网红自身就是一个媒体。目前,网红和直播已经成为商家为自己的活动做推广宣传的标配。
第二,网红将取代传统的艺人选拔机制。以前想要成为艺人,必须考上中戏、上戏这些影视类的学校,再经过层层选拔,而现在只要成为比较知名的网红,就可以进军演艺圈。
第三,网红取代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网红模式被称为C2B模式,即由用户选择KOL(意见领袖)来代表自身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这点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它代表一种新的商业变革、新的游戏规则。
商业网红才是网红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网红大致可以分为事件网红、娱乐网红和商业网红,我认为只有商业网红才是网红这个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因为商业网红相当于一个行走的品牌。一旦某个商家选定了一个网红,她可以通过她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所有参加的活动推广这个商家的产品,产生的号召力不是一般的产品代言人可以相比的。
现在有很多人都瞄准了商业网红这个领域,想培养或者整合一批网红,大家拼的是什么?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网红苗子,因为网红这个行业的本质还是在人;然后你要在市场上做出一定的规模和品牌,让别人不再怀疑你的网红的变现能力。
按照我的个人观点,网红的热潮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消退,它会以直播平台为载体得到病毒式的传播,还将与一些前沿技术结合起来,成为AR、VR的入口。
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在网红行业混得好没有那么简单,无论是对细节的关注还是对资源的整合能力要求都很高。
不服直播CEO戴峰
网红内容须进行精细化打造
“网红”这两个字,“网”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渠道,“红”指的是传播力,也就是有多少人知道你。举个例子,不服之前在帮一个选秀节目做海选的录制,有一个参加海选的女孩在微博上推了自己的视频,不服app的下载量在短时间内增长了8000次。因此,网红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现在的网红平台和直播平台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网红的同质化,不仅长得很类似,也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其次是内容生产的粗糙化,缺乏值得回味的优质内容;另外,网红的培训也没有正规化。
一个节目IP的生命周期大概是3年,个人IP要维持住自己的生命力会更难,而现状是整个网红行业缺乏将网红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的能力。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网红短暂的影响力沉淀下来,怎样把网红这个行业做精。
我认为第一步是挑选网红,要按照以往挑选艺人的标准去挑,每个人身上都要有特色,无论是长相还是个性。第二步是量身定制,对网红的特长进行深挖,进行定向定制培养。第三步是强IP输出,精细打造大型的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等,为网红做输出,提升其知名度。
当然,我强调内容的质量,并不是说这种内容必须是阳春白雪。相反,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思维,我们做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越接地气越好。
联合基金投资总裁赵佳
投资人眼中的泛娱乐行业
“泛娱乐”一词由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2011年首次提出,意在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以“明星IP”为核心的粉丝经济。
受到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激励,近年来,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纷纷布局泛娱乐行业。比如阿里巴巴通过资本手段,以收购、参股以及业务合作等方式全面渗透到内容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实现了对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内容资源的全覆盖。
泛娱乐行业为什么火?
为什么泛娱乐行业发展得这么快?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受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万元以上,国民在精神层面上的消费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泛娱乐消费的门槛。就网红行业来说,网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直播,观众也可以实时地观看网红的直播。
第三,以90、95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更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同时对新鲜事物或让自己激动兴奋的人和事更乐于分享传播。
第四,资本竞相涌入泛娱乐行业,国内的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已经把泛娱乐当作自己的主要投资赛道和方向。
另外,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想说一说我主要关注泛娱乐行业的哪些领域。
首先是低成本的内容创作。草根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创意与功底吸引大批粉丝,成为一个明星IP。
其次用户为王。以兴趣爱好聚合,资讯分享吐槽发泄为结点,再以社交延伸做通路,这个方向更多考验的是创业者获取流量、沉淀用户的能力。
第三采用新兴的互动模式,比如用弹幕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与黏性。
第四要跨领域联动。最典型的就是影游联动,像之前的《古剑奇谭》《蜀山战记》等;还有综艺节目做成的大电影,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
总的来说,泛娱乐行业的内在逻辑就是创造明星IP,吸引大批粉丝并形成粉丝经济,最后通过移动互联网变现。对于泛娱乐投资而言,投资方的参与度往往更高,很考验投资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