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焦点 正文

“空中巴士”载来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 2016-08-04 09:18:43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蒋卫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曾经刷爆朋友圈的“空中巴士”,现在有了实物样车!日前,这辆造型奇特的“空中巴士”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据报道,“空中巴士”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

  “空中巴士”,人们又亲切地叫它“巴铁”,这个庞然大物有着大巴的外形和地铁车厢的容量。眼下在不少城市,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交通拥堵成了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拓宽马路、建立交桥,乃至汽车限行、限牌、收拥堵费……各种能想到的招式,都有地方践行或跃跃欲试。而与这些措施相比,“空中巴士”无疑在解决交通拥堵的思路上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巴铁”设计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也就是说,这个庞然大物上路,不会堵着别人,其他车辆可以在其腹中穿行而过,这是对空间的一种巧妙利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取得的;现在,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常态后,经济面临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仅意味着生产的提质增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考验着创新的智慧和能力。这种考验比单纯的模仿或反向研究更需要创造力。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被视为“山寨版”,而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山寨版”已越来越不可靠;从另一方面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的解决方法,不仅没有地方可以模仿和引进;相反,需要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就如城市交通问题,世界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发达国家的现成经验未必可以治愈中国的城市病。从这个角度说,“巴铁”何尝不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技术创造和治理智慧呢?尽管目前“巴铁”还只是在试验阶段,离成型还有不少困难要解决,与商业化距离更远,但其前进的步伐仍然值得尊敬。

  大约在6年前,“巴铁”的概念一经媒体报道,曾引起过社会的热议;今年5月,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这项“中国原创”重大发明又一次成为世界各地专业人士和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时,对虚拟演示的“巴铁”行进动画,不少人争相在朋友圈转发。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对此还是将信将疑的,包括一些外媒也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巴铁”概念虽好却没有现实可操作性。岂料现实版的“巴铁”赫然开进了人们的视野,让传奇变为了现实。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研发能力。谓予不信?请看近年来被世界舆论反复提起的中国高铁、跨海大桥、移动通信、无人机……无一不显示中国的研发能力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引领世界,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

  对此,身处其中的企业家最先体会到“春江水暖”。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发言中有一段话引人关注。任正非说:“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中国曾被认为是‘全球工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凭借硬件和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开始挑战全球的行业领先者,并引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行业新趋势。”《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曾这样评论。华为的迷茫是一种站在群山之巅的迷茫,它象征一种时代高度,如何“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制度创新同样不可忽视,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是必然的选择。“巴铁”的发明来源于民间,如果没有当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培育,恐怕也终难让世界惊艳。实践证明,制度创新对于科技创造、智慧迸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拿当前同样广为关注的网约车来说吧,它也在考验我们制度创新的智慧。网约车在世界上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欧盟一些国家甚至至今还处于灰色地带。近日,国家有关方面出台了网约车新政,走在了世界前列。而新政甫出,就出现滴滴优步合并事件,如何促使其有一个良性的发展?世界也在关注着中国智慧。

  
编辑: 郑忆昕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