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土地上“撒下”互联网 衢州农村电商演绎新种田记

发布时间: 2016-06-22 16:42:59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汪峻 胡江平 郑星星

  眼下,农村电商在浙江各地迅猛发展,让农产品插上了翅膀,走进城市百姓家。对于浙江农业,它不仅仅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渠道,更是吸引年轻人重返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窗口。

  在衢州的常山和衢江,就有着一批不一样的农村电商。记者日前走近了他们,因为电商,他们回到农村,也因为电商,他们重返农田。他们用互联网思维耕耘土地,种出的每一棵蔬菜、每一个水果都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

  农村“电小二”王新——

  先开网店再种胡柚

王新(左一)和橘农说着修剪枝桠的要求。

  王新是个在网上卖胡柚的农村电商。按说,他整天在室内接单、打包、发货,应该是风吹不着日头也晒不到。可是,卖胡柚两年多,王新却越来越黑,如今活脱脱一副农民模样。

  王新的故事,还得从他那与众不同的电商之路说起。“别人都是先有种植基地,再想到上网开拓市场,解决销路问题。”王新说,他却恰恰相反——先做网店,卖了一阵子胡柚,才回转头去投身农业。

  2014年,农村电商开始在常山兴起,王新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他发现,虽然当时在网上卖常山特产胡柚的人不少,但大多都规模不大,卖的胡柚品质也是参差不齐。于是,王新在“天猫”平台上开了第一家常山胡柚旗舰店,决定卖高品质胡柚。当年,他从农户手里收购胡柚7.5万公斤,网店销售额突破20万元。

  网店虽然一炮打响,但王新同时也发现了隐忧——胡柚的品控难题。他的胡柚都是从周边农户那里收来的,品质很难统一,一些胡柚汁少味酸,影响网店的口碑。他分析认为,在常山,种胡柚的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模式,管理粗放,有的农户甚至都不施肥不打药,品质自然好不了。

  思前想后,王新决定自己做农民,把生产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2015年,他流转了80亩胡柚基地,请来老柚农指导自己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品质,王新大刀阔斧地改造果园,淘汰老树、病树,制定严格的林间管理制度。到了收获的季节,其他果园因雨水偏多,胡柚品质普遍较差,几毛钱一斤都无人问津;但王新的胡柚却因林间管理到位,品质突出,在网上卖29元一盒还很紧俏。仅3个月工夫,他的15万公斤胡柚就一售而空,销售额超过50万元。

  尝到了甜头,王新更有信心。今年,他又新流转了100亩胡柚林,改良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胡柚品质。眼下,他正着手引进台湾技术,用微生物菌来代替部分化肥、农药,改善土壤、防治病虫害。王新说,天猫店里只卖自己基地的胡柚,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

  在常山,这个全国12个农村淘宝试点县之一,王新这样回归农业的电商并非个例。目前,已有20多家龙头网商追本溯源,建基地发展农业,提高自己的供给水平。

  “海归”女生饶胜男——

   果园种啥买家说了算

饶胜男展示农产品。

  农村电商让年轻人重返农田,更重要的是,还教会了他们用互联网思维种地。在衢江周家乡龙园村,“海归”女生饶胜男从经营电商的经验中,摸索出了一套和父辈完全不同的农田新玩法,让自家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饶胜男从海外留学归来,发现父母经营了十年的农场效益平平,好的时候一亩地赚个上千元,不好的时候还要为农产品销售难而烦恼。于是,饶胜男便想到开微店,帮农场找销路。那时,农场仍由饶胜男的父母来管理,而她负责解决“怎么卖”的问题。

  “当时,农场里的水果品种很多,我就都一股脑地拍了照,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去卖。”饶胜男说,可是她很快就发现,并非所有品种都适合在微店里卖,有的水果不易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影响口碑,有的水果品种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消费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网上试销无花果和白枇杷的经历。”饶胜男说,这两种水果都很娇贵,果皮易破,经过运输以后,水果到了买家手里许多都挤压出了水。那阵子,她听到了许多买家的抱怨,尽管她全额退款,却依然对微店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之后她也尝试改良包装,可是又因成本过高作罢。

  经历了这些,饶胜男渐渐明白,其实“种什么”“怎么种”才是关键。于是,她决定用互联网思维来种地,啥适合网销就种啥。第二年,饶胜男从父母手里接过农场的管理大权,直接参与农场生产。她一边减少水果品种,不适合在网上卖的就不种或少种,一边又大面积发展在网上卖得俏且便于运输的猕猴桃。

  “猕猴桃不容易在运输中损坏,只要保证品质,就能建立口碑。”饶胜男说,经过几次试销,她发现微信买家更青睐红心、黄心等新品种猕猴桃,而对市场上常见的普通猕猴桃品种兴趣不大。于是,她引种了新品种猕猴桃近150亩,严格规范生产标准,保证猕猴桃质量。如今,她的猕猴桃在微信朋友圈里受到热捧,整个农场八成以上的水果都通过微店销售。

  “带头大哥”徐六泉——

   卖草莓的下地指挥

徐六泉在田头忙碌。

  在衢江莲花镇五坦村,专营农产品网店的徐六泉隔三差五便要到农田里去“视察”一番。他明明看的不是自家的农田,却总要对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指手画脚”。更奇怪的是,那些种植户竟还对他言听计从,按照他说的去疏果、施肥、采摘。

  原来,徐六泉从2013年开始办了网店,几年来深度介入生产环节。“老徐几年来几乎卖啥就火啥。”草莓种植户董新泉这样评价说,老徐帮大伙把农产品卖出了好价,大伙自然从心底里服他。“他说怎么种,我们就怎么种,错不了!”

  然而,徐六泉却说,其实刚做网店那会儿,他也是个只管卖不管生产的“甩手掌柜”。“后来,栽了几次跟头,才明白开网店不能和生产脱节,得让农民按标准去种。”

  徐六泉的网店最早卖的是草莓,那时正是因为不注重生产,吃了不少亏。“那时候,货发出去,许多买家都反映,收到的草莓太熟,都挤出了水。”徐六泉说,起初,他以为是物流出了问题,一边和物流公司沟通,一边自己改进包装,但始终没能解决问题。反复琢磨,徐六泉才明白:是因为农民一直按供应农贸市场的标准在采摘,供应给他的都是九成熟的草莓。于是,他给农民规定,此后凡是用来网销的草莓,都按八成半熟的标准采摘。这样既保证草莓香甜,又不容易破损。

  困扰徐六泉的还远不止草莓采摘的问题。因为徐六泉的草莓是从许多农户手里收来的,生产水平不同,草莓质量也很难统一。这样一来,有时不免有买家抱怨“这次的草莓没上次的甜”或是“这次的草莓个头没上次的大”,对网店口碑影响着实不小。徐六泉依然从生产源头解决问题。他要求农户们实行“八统一”的管理模式,共用设备共享技术,实行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苗培育、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产品销售等。“这样一来,供到我手里的农产品无论大小、外观、口感都基本统一在一个水平上。”他说。

  如今,徐六泉将这样的管理办法复制到了更多农产品上。通过他,上百名种植户投网络买家所好,抓生产,提品质。眼下,徐六泉的网店总销售额已超过500万元,他卖出的每一颗草莓、每一个迷你小番薯、每一个火龙果里都有着互联网基因。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