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问诊城市之“堵”:特大城市烦 治堵难上难

发布时间: 2016-01-29 08:46: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傍晚的北京国贸桥车流缓慢行进。 (资料图片)

  曾经,交通拥堵是特大城市的标签,如今大中小城市都堵车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痼疾。强力治堵已成共识,还有什么新的解决办法?探索仍在继续——

  北京:

  开瘦身健体良方

  经济日报记者杨学聪

  走出越建设越拥堵的“怪圈”,只能痛下决心在功能疏解上做文章

  北京每天的出行总量相当惊人。据统计,平均每天中心城区约有2742万人次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出行。2015年,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从2014年的5.5增至5.7,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车约3个小时,比2013年增加近1个小时。交通拥堵成为北京无法言说的“隐痛”。

  交通指数的缓慢上升,还是在北京的公共交通飞速建设、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出现的。以轨道交通为例,北京地铁线网则保持着年年开新线,去年底,地铁昌平线二期和14号线中段投入试运营,地铁线扩容至554公里。

  北京国贸地区,每天上下班高峰,来往的人流像潮汐般潮起潮落。在公共交通手段配置到位、大街小巷密布、智能停车系统布局完善的CBD,堵车仍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为啥车这么多,路这么堵?追根究底是因为产业布局过于集中,人流如潮汐流动。而此中凸显出的功能过多的“症结”,远不是交通一个部门能解决的。此前,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就公开表示,“城市功能的疏解对交通影响非常大”。

  想走出越建设越拥堵的“怪圈”,北京只能痛下决心,在功能疏解上做文章。新发地,是周正宇时常挂在嘴边的案例。自从物流基地落地河北,大批运菜车不用再“中转”北京,大大减轻了北京南部的交通压力。

  于是,北京做了看似与治堵无关,但其实意义重大的事:设定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的“天花板”;“动批”疏解将减少从业人员3万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区县疏解;北京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将搬迁通州副中心。目前,通州新城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29个。

  在功能疏解的同时,北京治堵的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十三五”期间的交通发展任务,力争每年完成市级常规疏堵工程30项以上。在小客车的调控政策、机动车的限行措施、拥堵收费的试点、地区错峰上下班等方面,北京也都有新的政策出台。北京将通过“规”“建”“管”“限”的“四则运算”,缓解交通拥堵,力争到2020年将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小汽车出行比例下降到25%。

  为了让这一目标早日实现,2016年北京将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城市道路开工和推进建设4条快速路,力争3到5年,形成400公里快速路网,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的断头路打通、微循环建设。北京还将构建完善的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管理体系,严控小客车总量,推动个体机动交通方式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

  非首都功能疏解了,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了,绿色出行深入人心了,北京的拥堵问题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上海:

  破“不可为继”尴尬

  经济日报记者李治国

  建设项目捆绑交通、靠设施投入增加供给、靠控制小汽车拥有量、仅考虑中心城区交通、单靠政府主导交通设施建设等模式,已不可为继

  上海市发改委日前发布的一份针对“十三五”规划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缓解交通拥堵仅次于医疗和环境,成为上海市民对“十三五”的最大期待之一。

  从上海来看,交通拥堵问题归纳起来体现为五个“不可为继”。

  一是建设项目捆绑交通的模式已不可为继,交通被动的配套发展难以支撑城市的未来发展;二是靠设施投入增加供给的模式已不可为继,不能再单纯依靠新建道路、增加设施来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体现为存量挖潜,发挥现有设施功能;三是单靠控制小汽车拥有的模式已不可为继,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容量接近极限,小汽车持续增长,拥堵范围逐步扩大,现有小客车额度拍卖政策效应会逐渐递减,必须更多地体现在多策并用,在控制使用上多下功夫;四是仅考虑中心城区交通的模式已不可为继,随着郊区新城的快速发展,必须更多考虑城乡一体和服务的均等化;五是单靠政府主导交通设施建设的模式已不可为继,必须更多体现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上海将在信息化精细管理、公交优先等方面提速发展,努力破解交通拥堵难题。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崔明华表示,到2020年,上海要加快建成国际海空枢纽城市,着力打造绿色交通都市,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上海将建立拥堵分级系统,把指标管理上升为指数管理,上海将在中心城区全面推行道路拥堵分级管理,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形成以指数为支撑的精细化治堵机制。比如,上海准备将中心城区快速路分为42个路段、地面道路分为68个区域,根据采集到的拥堵指数,对应畅通、较畅通、拥堵、严重拥堵四种状况,通过网络、手机等对外实时发布,同时采取关闭匝道、限制外牌等措施,引导市民合理出行。

  专家认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上海将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可达性,力争实现“出行方便、换乘便捷、指示清晰、停车有序、乘车文明”目标。上海还要在已实施多年的内环300米、内外环之间500米能坐上轨交或公交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轨道站点、医院、学校、大型商场、社区服务中心周边50米,公交站点、出租候车点、自行车停放点的配套,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上海将完善集疏运系统,把更多的道路资源让给客运交通。当前,大量集装箱卡车、货车在中心城区通行,不仅使城市道路资源日益紧张,带来交通拥挤,而且使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一方面,上海将形成货运主通道网络,力争若干年后实现集卡在外环以外运输。另一方面,上海将致力于打造“水上高速公路”,把20%左右的货运量由陆路引至水路,腾出更多道路资源用于客运交通。

  “争取到2020年,上海的交通状况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再恶化,并力争能回到2010年世博会的水平。”上海市交通委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何欣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