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企业 正文

地方策马去产能 清理“僵尸企业”等相关政策陆续到位

发布时间: 2016-01-20 10:45:4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金嘉捷

  “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在成为中央到地方高频词汇的同时,一场合围战也开始打响。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放在今年经济五大任务的首位后,河北、甘肃、山西等省的经济工作会议也都聚焦“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出清工作。本月以来,新疆、福建、宁夏等地方两会,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2016年的目标任务。

  在国家部委,“去产能”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上周五,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年度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为处置“僵尸企业”主体任务定下3年左右的时间表。

  地方对落后产能“下刀子”

  “对‘僵尸企业’该处置的要坚决处置,如果这班政策车搭不上,后面将会背上更大的包袱,负面影响更大,晚痛不如早痛。”在12月底召开的甘肃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对产能出清的态度坚定,“我们要尽快对省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轮详细排查,就是要加快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坚决遏制和淘汰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去年甘肃省的水泥、钢铁、玻璃、电解铝等行业闲置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400万吨、200万吨和74万吨,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34.5%。过剩产能背后是沉重的财政和社会负担。据甘肃省官方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113户特困工业企业,负债共计15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6.4%,这些企业背后还牵动着11.7万名职工的就业。

  钢铁产量占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河北省也面临着产能出清的困境。1月8日,“钢铁重镇”河北省在地方两会上提出了今年的目标,年内压减产能炼铁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到“十三五”末,河北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将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重量箱左右。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省要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唐山国丰、冀南钢铁重组搬迁等项目进度。

  新疆、山东、山西、湖北等钢铁煤炭过剩大省份也狠下刀子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1月6日,自治区区委书记张春贤在新疆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将坚决制止钢铁、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即使是先进产能也要严格控制。新疆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力争使煤炭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下降到50%以下,装备制造业占比位居前列。

  政策护航去产能

  “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的政策也陆续到位。

  去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用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设立产业基金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相关基金建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安全保障,在企业重组破产过程中需要社会保障提供稳定器。”

  此外,产能化解还需联动改革。贾康指出,“应该积极推动新一轮价税财配套联动改革,这涉及税收、电力部门和其他基础能源的价格改革等,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和财政体制,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真正挤出过剩、落后产能。”

  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的办法在一些地方已经实施。去年5月,浙江省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等指标为核心,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并实行差异化征税收费。

  以浙江省不锈钢产业聚集地余姚市河姆渡镇为例,当地共有两三百家不锈钢企业,政府针对被评为D类的企业加收电价每度0.3元后,有100多家企业因此无法维持经营,最终选择退出。河北省也通过环保严控、标准提升等来推进去产能。去年3月印发的《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的通知》中提升了高炉、转炉的标准。根据报春钢铁研究院测算,这将分别增加炼铁和炼钢落后产能3265万吨和2495万吨的淘汰量。

  报春钢铁研究院研究员李琴表示,钢铁生产企业依靠国家行政化、市场化双重驱动去产能效果才会更加明显。目前看来,地方上具体到行业、企业的政策还没有出台。

  在价格跌穿成本的当下,政府停止输血等保护措施是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的第一步,而之后整个产业结构的过渡调整还需要政府的配套政策落地支持。(记者金嘉捷)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何欣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