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IPO重启后的首批10只新股集中申购,新一轮“打新盛宴”开启。这一批新股发行后,年内还有18只新股待发行,这28只新股将是老规则下的“绝唱”。由于普遍预计明年新制度下的收益将大幅降低,众多机构于近期加速资金腾挪,积极参与最后一场无风险高收益的盛宴,公募基金公司也把握住年底这一波来之不易的冲规模机会,不惜赔本赚吆喝,争相提供费率极低的“私人订制”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度炙手可热的加杠杆打新产品已经难见踪迹。狂欢终将落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明年新规出台后,众多打新基金可能将迎来转型潮,主要思路是转变为以债券为主、打新增强收益的债券增强型打新基金。
“私人订制”难逃机构挑拣
暂停四个多月的IPO于本周重启。11月30日,凯龙股份发行;12月1日迎来此次新股发行高峰 ,中坚科技、三夫户外、润欣科技、邦宝益智、安记食品、道森股份、博敏电子和读者传媒等个股都进行网上申购,12月2日将暂告一段落,当天进行网上申购的只有中科创达一家。
为了把握住最后这一波机会,部分银行理财、保险等机构资金重新回流至打新基金。统计显示,11月份共有78只基金成立,其中28只基金发行时限仅有1天。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这28只基金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为机构投资者量身打造的打新基金。
深圳某中型基金公司也在最近“闪电”发行一只新产品。“我们这只新基金其实在上半年就已经获批,是当时有个20亿规模的机构找我们定制的打新基金,但后来IPO突然暂停,这只基金的发行就拖到现在了。”该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资金池,但最终这只新基金的首募规模却仅有2亿元。华南地区一位管理着打新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凯(化名)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测算,最后这一波打新收益大约在1%-1.5%之间,如果发行新基金,收益可能只能勉强覆盖申赎费用,对机构来说其实是不划算的,所以这家公司选择在老打新基金的基础上增设C类份额。
基金公司人士介绍,C类份额是一种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相比现有份额(即A类份额)来说,C类份额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不收取申购费或设置较低的申购费率,持有时间达到或超过30天则不收取赎回费,但基金管理人要从基金资产中计提一定的销售服务费用于市场推广和销售,而各家基金设置的销售服务费率有所不同。
以上述基金公司增加的C份额为例,只要持有满1个月,申购和赎回费用均为零,要承担的只是0.2%的销售服务年费。“C份额基本是不赚钱的,虽然以前机构也多是通过这个途径进来,但过去持有的时间比较长,还是能赚到一点费用,现在大概只能拿2个月左右,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份东方基金、国泰基金、德邦基金、银河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为旗下打新基金增设C类份额。其中,东方基金率先公告为旗下东方多策略增设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率为每年0.3%。
虽然很难赚钱,但基金公司还是趋之若鹜。年底将至,规模排名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用打新基金来冲规模是快速又高效的办法。“我们公司最近流入的打新资金大约有100多亿。”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于IPO重启,机构客户大量涌入,公司规模整体翻了一倍,“应该可以保持到年底。”据了解,该公司上半年打新基金规模一度增长至580亿元左右,IPO暂停后,这一块几乎被赎光了,三季度规模和排名迅速下降,但今年年底可能又会上演“逆袭”剧情。
加杠杆打新产品几近消失
虽然近期打新资金有所回流,但与当年盛极一时的景象已不可同日而语。打新基金主要成长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牛市中。2014年6月,证监会重启IPO,叠加牛市赚钱效应,资本市场迅速掀起一股“打新”热,而网下打新又以公募为首,尤其是今年以来,打新基金产品规模急剧膨胀。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打新基金净值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超过60只,更有4只基金规模突破150亿元大关。另外,有19只基金净值规模在120亿元到150亿元之间。据民生证券的测算,2015年4月份以前用于申购新股的公募资金在1000亿元以内,4月份在3000亿元左右,5月份增长到5000亿元左右,6月份膨胀到1.3万亿元左右。“根据我们内部的测算,IPO暂停前,打新基金的规模约为1.5万亿元。”王凯表示。
IPO暂停后,打新基金的赎回比例普遍在六至七成,不少基金公司的打新基金甚至被赎光,以专户为甚,赎回的主要是机构客户。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营销策划部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打新基金只剩下约三分之一,“很多机构都是放杠杆来的,因为收益可以放大五六倍,散户其实不多。打新停了,机构肯定要走,他们借来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
不过,前期贡献了很大规模的结构化打新产品最近却并未见到身影。通过专户开展结构化打新,是将基础份额分成优先级与劣后级两个份额,优先级份额获取约定收益,劣后级份额获取在支付给优先级份额约定收益之后的全部打新收益。以上述新增了100亿元打新规模的基金公司为例,此前580亿元打新资金中差不多有近200亿元规模是杠杆资金,由银行理财做优先级,客户自己掏钱做劣后,以机构客户为主。“我们杠杆产品的劣后机构客户门槛是3000万元,银行杠杆5倍起步,现在这部分资金基本上接近没有了。IPO暂停后,进来早的就赚了,进来晚的亏了一两个点就马上赎回了。”但也有基金经理透露,上半年有基金公司做了放十几倍杠杆打新的产品,后来打新暂停就爆掉了,亏了20%左右。“我们保守地估计,明年新规下的纯打新年化收益在2-3个点,收益率可能无法覆盖目前银行理财类资金做成结构化产品的成本。”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不仅杠杆资金没有回来,普通的打新资金也没有回到以前的规模。
王凯今年4月份将其管理的基金从股票投资转移至打新,只保留一点点底仓,规模一度上百亿元。最近新增了C份额,但规模也仅有30亿元左右。“现在打新基金的最优规模比以前小了,以前管理100亿没什么压力,也只有到这个规模才能打中一些大票,所以打新基金规模都比较大。考虑到现在28只新股量比较少,根据我们测算,要想保证收益率规模最好控制在30亿以内。”他分析,这一波参与打新的机构变少了,以前打新资金有1.5万亿元,现在很多机构的钱出去之后还没回来,大部分机构暂时还回不来。“有些打新基金之前转型做股票了,仓位一直很高,钱比较难出来;有一些去投资债券了,现在债市调整,强行退出可能会亏损;另外就是现在最优规模从100亿元左右下降到30亿元,产品可容纳的资金也少了,按照正常程序发新产品来不及。所以我们估计机构打新的整体规模会比之前小一点。毕竟以前的1.5万亿元是将近一年的积累,现在很难一下子回到以前的情况。”
“末日狂欢”后或迎转型潮
打新基金能够成为基金公司扭转排名的利器,很大原因是银行、保险等规模较大的机构资金必须依赖公募基金,因为现有制度对公募类基金投资新股有一些红利,IPO规则规定了四类网下申购的投资者,其中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为A类投资者,网下申购的份额中有40%优先向A类投资者配售。根据历史数据统计,A类投资者中签率是平均中签率的1.5倍到3倍,因此,公募基金享有制度红利,参与新股申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新股发行基本不会出现超高价发行或超募资金的情况,新股发行价格的市盈率有一个行业发行指引标准,不会高于二级市场平均的市盈率。因此,新股发行定价会比二级市场偏低,同时新股市场流动性比二级市场小,这是获得绝对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
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打新的新规出台后,一二级市场价差有望进一步缩小,新股制度性红利将摊薄并普惠化。如果未来网下打新也按照市值规则进行购买,那么打新收益就更加减少了,同时市值带来的波动也将使打新基金的净值曲线不再单边向上。有分析人士认为,纯打新基金将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很多打新基金都是机构定制式产品,这类机构风险偏好较低,所以与基金公司协议规定这类产品只能进行打新,不能做股票投资。事实上,基金公司对于打新基金并不悲观,他们已经提前铺好了后路。据记者了解,多家基金公司的意向是将打新基金操作思路从打新为主、闲时参与货币市场变为债券投资为主、打新增强收益,向债券增强型打新基金转型。“基本都是做债券增强收益,八到九成仓位配债,剩余仓位打新股。”打新基金规模排名行业前五的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转型后的打新基金收益肯定还是比纯债收益高,相当于在债券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打新的收益。
近期发行的某打新基金也表示,将采用“打新+固收”的策略,“老政策期间按原来的制度打新,IPO新规实施后就转型为‘债券加强+逢新必打’的加强型债券混合基金。”
由于债券部分的收益可能占到了大头,部分打新基金在发行时就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近期新发的打新基金中,很多基金经理均有债券投资背景。“打新的规模也未必不能创新高,只要收益率能做到10个点左右,很多机构肯定还是会回来的,甚至结构化的专户产品也可能再发起来。”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认为,打新的收益空间完全是政策红利,只要坚持低价发行,保持发行节奏,即使明年真的实行注册制,打新基金也依然有生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