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使用滴滴出行的朋友,最近会发现在顺风车、专车、代驾等功能后面发现多了一个新的业务,这也揭开了滴滴出行此前宣布“X计划”的神秘面纱——上门试驾。
过去两个月,类似滴滴出行推出的这项上门试驾服务的APP,仿佛一下子火了起来。数数市面上的上门试驾APP,好车驾到、我试试,一款名为“踢轮胎”的试车APP,为抢占资源,甚至提供了全程免费的试车服务。
在互联网全面渗透汽车产业链的今天,互联网企业盯上试驾,内行人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
多款上门试驾APP上线
产品内容尚待完善
在“互联网+”全面渗透的今天,汽车产业链的后市场试驾也被电商盯上了。
10月20日,滴滴出行宣布此前公布的“X计划”实为品牌汽车上门试驾服务。这是滴滴出行继顺风车、代驾、巴士等出行业务之后,进行商业化探索的第一个新产品。旨在为有购车计划的用户提供汽车试驾体验服务以及真实的车辆使用信息,同时也是滴滴出行在汽车营销领域移动化、体验化的精准营销尝试。
这项业务的推出,为包括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有购车需求的用户提供购前体验,也就是说,市民足不出户便可“召唤”上门试驾。
与传统的去4S店试驾相比,通过滴滴出行APP预约的试乘车辆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用户可自行选择试乘路线,和车主交流了解车辆信息,为其购买决策提供参考。乘客只需在滴滴出行APP中选择试驾,即可预约相应车辆。
前两天,记者也在自己的手机端上模拟体验了一番。从整个预约流程来看,其实也还便捷。在滴滴出行APP上,选择“试驾”来到选择车型的页面,目前我们在可以找到12个品牌,分别是奥迪、宝马、奔驰、本田、别克、大众、丰田、福特、马自达、日产、现代、雪佛兰,共计46种车型,价位从10多万元到100多万元不等。只要点击品牌或直接搜索就能找到相应的车辆预约页面。
以奥迪Q7为例,在页面上显示,这辆车型有多少人体验过,点进进入具体某辆车就能够看到车辆基本情况,还有指导价、油耗、级别,甚体验评价等信息。有些车型还会显示附近有多少辆车。
不过,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因为有不少品牌或车型暂时并不在试驾范围内。另外,在这些车型中,用户并不能直接选择车辆排量和配置,只有部分车型提供了手动或者自动挡的选项,这对于想要体验性能的用户来说就很受影响。
大家最为关心的价格问题,不同的APP价格上也是有差异,以滴滴出行为例,当试驾超出30分钟或者10公里,套餐即结束,超出部分也将开始另外收费。还是以奥迪Q7为例,在套餐内(含30分钟10公里)价格为128元,超出部分的收费是4.9公里/小时或2.5元/分钟。
和滴滴出行一样,目前在市面上,上门试驾APP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好车驾到、我试试,一款名为“踢轮胎”的试车APP也瞄准了试驾市场。
颠覆传统
运营模式各有千秋
尽管上门试驾仍在摸索阶段,但与传统4S店提供的免费试驾相比,尤其在车市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有偿上门试驾也不失是一种尝试。
我试试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表示:“通常而言,4S店在接到用户试车要求时,会安排销售顾问陪同在4S店周边进行短距离试驾,消费者触车时间在20分钟以内,路况也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试驾车数量有限,消费者经常会遭遇排队等车的情况,用户体验难以保证。”
换句话说,通过上门试驾APP预约,消费者可以享受到1小时或30公里(以先到为准)的真实道路试乘试驾。在驾乘过程中,消费者不仅可以跟真实司机交流使用心得,无销售顾问在一旁推销产品之忧。只有当消费者确实需要购车建议时,平台方才会进一步启动相应的销售机制。
据了解,上门试驾APP为车辆提供者和陪驾人员提供薪酬,同时会收取用户一部分费用,在推广期间平台对双方进行补贴,基本运营模式趋同。
不过,各平台具体的运营模式也有不同特点。在车源上,有的是与之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提供;也有的是真实车主的车,由车主直接对乘客提供服务,还有一种是汽车厂商的车,由企业提供试驾员。
在运营模式也上,各家上门试车也不尽相同。以滴滴试驾和我试试为例,在业务上还是存在多方面差异。比如滴滴是做大规模的试驾,用户是体验型的,合作的厂商很多也是以宣传和营销为导向,我试试更多的是以电商为核心的转化。其次,滴滴车辆以厂商和个人车源组合而成,而我试试车源和驾驶员来自租赁公司。
对于试驾业务本身的赢利点,滴滴试驾目前的收入来自两方面,一是用户支付的试驾费,二是汽车厂家支付的营销服务费和销售线索收入。而我试试的补贴资金主要来自新浪内部投资。
此外,据滴滴方面介绍,滴滴试驾平台还特意购买了专门的试驾责任险,试驾责任险包括试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车辆损失、人身伤害、第三者损失等三类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不会占用本来的车险。
不过,这种试驾也有局限性,比如车型更新存在的滞后性,也给客户的选择带来了困难。“我们也还在不断完善,毕竟这个业务才推出一个月不到时间,后续会按照用户需求来提供更加丰富的车型。”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
前景看好
车企看中精准意向
上门试车业务的兴起,也吸引了汽车厂家的兴趣。
滴滴出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已与奔驰、林肯、丰田等车企进行了合作,后续还有更多汽车品牌陆续入驻滴滴试驾。”
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商业事业部总经理朱磊表示,“滴滴试驾旨在服务打算购置车辆、对汽车驾驶体验有爱好的用户,通过滴滴创造一个品牌车主、品牌汽车和意向购买者的体验式交互场景,既是滴滴出行服务的延伸,又能给品牌汽车厂商提供很好的营销服务。”
而精准的客户资源也是汽车厂商看中的重点。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所有汽车厂商的广告花费为429.45亿元,其中数字媒体大约73亿元。
近年来,汽车厂商在数字媒体投放比例正在逐渐上升,传统媒体在下降。滴滴试驾瞄准汽车体验、营销这一巨大市场,为汽车厂商提供更加精准的意向客户体验式营销服务。
根据滴滴出行提供的公开数据显示,其已在国内覆盖2.5亿的移动出行用户,在整体移动出行市场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滴滴试驾一方面满足了用户“上门试驾”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挖掘滴滴商业变现的潜力,尝试在汽车移动化、体验化营销领域创造了一个比传统营销渠道更加高效的营销平台。此外,切入试驾这样的购车体验环节,为滴滴出行之后在汽车垂直领域的探索增添了可能性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门试驾APP将对4S店业务产生冲击,或将改变原有服务体系。不过,汽车经销商并未将之视作一种威胁。
有汽车经销商表示,上门试驾APP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国外经销商早就提供上门试驾了,而国内迟迟没有动静。我国4S店的规模和体量都很大,但软件和服务却还是大卖场级别,造就了很多服务上的真空区,也给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机会。”
在滴滴试驾业务负责人看来:“试驾业务和4S店不是冲突的关系,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滴滴将把试驾后有购买意向的用户信息提交给汽车企业的市场部门,由对方与有购买意向的乘客进行下一步联系,厂商指定的4S店会负责后续的线下销售与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