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傍上名牌货好卖?义乌近期查处四起商标侵权案

发布时间: 2015-09-29 19:07:23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

  ●通讯员 赵靓婕 特约记者 方清源

  本报讯近日,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城西市场监管所在日常巡查和举报查处中,接连查获四起商标侵权案件,累计数量7045件,涉案金额21172元。其中两起案件非常典型。

  前不久,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依法检查某经营电子商务的仓库时,发现一般自行车配件当中夹杂着几叠厚厚的贴纸,上面赫然印着“MICHELIN”字样及图案。在当事人金某的淘宝店内也发现了上述贴纸的销售记录。调查表明,金某于2014年8月份通过阿里巴巴网站以每张0.6元的价格订购了2000张“MICHELIN”贴纸,以每张0.7元的价格放在淘宝店里销售,本以为买自行车配件的人会顺带着买几张贴纸,薄利多销,没想到至今只卖出了200张。执法人员将剩余1800张予以扣押,经注册商标所有人鉴定认为属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本来想着也就是多赚个几毛钱的事儿,没想到现在要罚款几千块钱,亏大了。”金某万万没想到,混在其他产品当中的侵权商品还是被发现了。

  另一起案子发生在9月初。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依法检查了城西某袋子加工厂,发现当事人正在加工标注“MCF”图案的袋子,执法人员当即查扣了1490只。经查,当事人高某在未获得商标持有人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外地某印刷厂印制该标志的布料,再将布料进行缝制、穿绳,将成品以每只4元进行销售。市场监管部门对高某生产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袋子的行为做出没收涉案物品、罚款人民币6000元的行政处罚。

  “越有名的牌子销路越广、卖得越好。”这是当事人普遍给出的制假售假原因。城西市场监管所负责人指出,名气大、仿真度高、价钱低,是制假售假窝点吸引客源的三大卖点,而不少客户明知道是假货也照买不误或者专挑假货买的行为,给了供应商错误的暗示,致使“傍名牌”这块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执法人员介绍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制假售假窝点、手段越来越隐蔽,为案源发现、现场取证和案件查处增加了难度。比如说窝点区域性转移,普遍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转移,制假窝点多以低、小、散为主,售假窝点以仓库、厂房居多;二是操作更具隐秘性,以正当经营为幌子,将“傍名牌”产品夹杂在其他一般产品当中,进出货量少、批次多、不连续接单、不留库存。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黄优鑫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