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商贸>新闻 正文

专访吴晓波:信息经济为何列居浙江七大产业首位?

发布时间: 2015-07-19 09:24:33 来源: 浙江在线-浙商网 作者: 甘居鹏

  编者按: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大潮中,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是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正如李强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期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七大产业向万亿级规模的迈进过程中,所拓延的磅礴天地,确乎是无数有识之士革故鼎新的绚丽舞台,以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开创坚忍的赤忱。

  青春是生命的涌流,创新是前行的信仰。青春与创新,是产业革新嘹亮乐章中的“四手联弹”。一张张青春朝气的面孔,在打造七大万亿级产业的澎湃激情中,绚烂绽放;在改革创新建设“两美”浙江中,书写别样的人生正道。

  由团省委、浙江在线和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倡导下,一场关于寻找七大万亿级产业青春创新力量的征途正在开启。

  在浙江着力培育的能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中,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为重中之重。本篇章,我们将通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的视界,审视信息经济产业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第二次“逆袭”;我们还将走近信息经济产业里优秀的创新力量:数梦工场创始人兼CEO王巍、米趣网络董事长毛靖翔、尚妆网创始人兼CEO李伟,感受他们创业故事和传递他们的青春梦想。

  【人物名片】

  吴晓波男,汉族,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评议组委员,教育部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创始成员。

  长期从事全球网络中的中国企业创新与战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倡导和促进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力量。在创新管理、全球化制造与创新战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包容性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开拓性的研究。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17日消息(记者甘居鹏) 7月16日,浙江省经信委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浙江省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7.6%,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互联网+”概念红遍整个中国,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已经到来。

  同样在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信息经济、健康、节能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每一个产业都将被打造成万亿级别。

  为什么信息经济被排在第一位?它对浙江经济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信息经济面临哪些困难?浙江信息产业的前景如何?我们专访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为你一一解读。

  浙江信息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信息经济列入万亿级产业,这是必然的。”吴晓波说,浙江的信息产业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软件业浙江排名全国第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论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超过26%。

  浙江的数据同样很可观。2014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51亿元,利税1397亿元。201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80.1亿元,同比增长7.6%,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其中,前5个月,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13.2亿元,同比增长26.8%,明显高出全国软件行业平均增幅9.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规模前十省市中居首位。

  数据还显示,浙江省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信息经济相关的试点示范达30余项,电子信息行业超百亿元企业8家,入围2014中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和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数分别达13家、9家和23家,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是信息产业的后发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同时也是经济小省。改革开放后,浙商和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浙江由此迈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优等生行列,完成第一次“逆袭”。

  “这一阶段,浙江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很典型,通过信息产业去集聚零散的需求、通过规模经济发展自身是浙江企业的天然属性。另外从供给上说,浙江民营企业居多,所以在文化底蕴、市场机制上都有助于创新创业。浙江早期信息产业的出现是针对传统产业流程的嵌入式软件,出现了一些厂家。”吴晓波介绍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浙江的信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扩张的速度和深度令世人震惊。浙江开始了以信息经济为标志的第二次“逆袭”。

  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今年以来,“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的后面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在吴晓波教授看来,互联网+不仅是针对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它还包括第三产业,而互联网所代表的信息产业,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信息产业是指IT产业,再狭隘一点就是软件业。“现在内涵已经极大地外扩了,信息产业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新型经济形态。”吴晓波说。

  2012年和2013年,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和马云、雷军的对赌,曾引发了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广泛争议。董明珠认为,互联网是工具,制造业才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赌约还在进行,而“工具说”已经发生了变化。

  “信息产业已经不是工具,已经转变成‘底层平台’,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另一个转变是由实到虚,之前信息产业指的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电信通信业等,虽然仍占较大的比例,但信息产业中的数据运用重要性程度开始上升,后端数据的计算、应用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吴晓波认为。

  在他看来,“互联网是工具”低估了互联网的颠覆性作用。在“平台”上,不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可以共享数据、创造价值,这必将影响到原有企业的边界、产品范围和商业模式,甚至是企业的衰老和更替。

  对于“制造业是根本”,吴晓波很认同,“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和中流砥柱,现在各国都提出了工业4.0的理念,具体实现方式和路径不尽相同,但都在探索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文件指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明确指出互联网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要素。

  在浙江,“智造”的概念已经推行多年,转型升级正在路上。

  “无论是‘制造’还是‘智造’,其载体都是企业。要达到‘浙江智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然后是产业资本和信息化;最后是品牌,‘浙江智造’要和企业品牌相辅相成。”吴晓波这样阐释如何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创新创业:信息经济产业满帆起航

  2014年11月,浙江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举办。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

  “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表明浙江企业在互联网领域还是很超前的。”吴晓波说,这是一个开放学习的平台,引领更多企业能更清楚地看待市场需求,在创业中深入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创业。

  浙江不只是有阿里巴巴、网易等大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潮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选择了互联网作为方向,一批有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比如代表大数据的数梦工场、代表B2C的尚妆网,以及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杭州米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吴晓波认为,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创业门槛较低,辐射作用广,容易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在今年6月初,浙江公布的首批37个特色小镇中,涉及互联网、信息产业的有余杭梦想小镇、西湖区云栖小镇、富阳硅谷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等。

  “这些特色小镇的建立,体现了浙江省对于发展践行‘创新创业’理念的决心,使得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多样,更加集约,也更有活力。”吴晓波这样表述特色小镇对浙江产业转型的作用。

  然而,浙江发展信息产业也面临着困难。近十年,浙江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均有不同比例的下降。另外,据浙江省经信委数据,浙江省的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三地占2/3的总量和软件业的95%。

  “这表明投资规模偏小,缺少特大项目的引领带动,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吴晓波说,存在的困难还有信息融合和信息隔离的冲突,以及信息开放和企业独占的冲突,数据集中难、共享难、开放难,综合效益尚难以显现。

  根据《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目标到2020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基本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云计算产业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和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即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示范区。

  目前,省级财政安排3亿多元用于发展信息经济,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约2.4亿元;专门设立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50亿元,省基金与嘉兴、台州、金华、余杭等地合作的4个规模均为10亿元的区域子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相比广东、江苏,浙江信息产业在体量上没有优势,但可以扬长避短,在基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云计算等方面有着强大的企业基础,而且浙江提供了灵活的政策,最重要的是浙江企业在信息产业的理念转换到了新的路径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吴晓波这样描述浙江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董良友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